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发言:在学校的改革尝试中发现教改新路
2011-11-15
新闻晨报

  庆祝110周年校庆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近日举行了三场论坛。比较新鲜的是,这三场论坛有两场完全是教师、学生当主角。一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另一场以多元评价体系为主题,发言者都是本校教师和学生。

  虽然这三场论坛的主题不同,但大家谈论的其实是一件事,即怎样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创新人才培养,谈论的是南模与上海交大的“科创班”模式,这是给高中生提供大学课程、讲座、参与课题选择;多元评价体系,谈论的是该校正在推行的学分制,这是扩大学生选课的空间;还有一场关于国际班、国际课程的论坛,讨论的则是如何借鉴国际办学经验,注重国际课程本土化中的问题。

  很显然,对于我国的高中教学和管理来说,学生的选择权,是时下最抓人的“议题”。这也反映出高中教学的困境:怎样给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论坛上,教师们感慨,学生们在大学做课题时,不能花太多时间,因为还有很多作业等待他们完成;在创新的探索上,还有高考的压力,不能走得太远;对于面临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来说,学分制还不具有吸引力,因为大学自主招生看的还是主科成绩和排名。一句话,所谓创新人才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建设,都有些戴着镣铐跳舞的味道。

  教师们谈论的,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几乎完全一致。总体看来,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不难发现,在给予中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这一问题上,中学和教师并非没有认识,反而有十分旺盛的需要。问题是,当前的教育制度和环境制约了他们的创造活力。即便如此,一些学校和教师还是在顽强探索,希望能在有限的空间中,给学生创造选择的可能。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关注到受教育者和办学者的这种需求,基于扩大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推进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如果能形成政府与学校的良性互动,我国的教改或可突围。

  首先是推动各类教育平等发展,打破单一的人才成长模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达3000万在校生规模,高考升学率今年达到72.3%,但是社会和学校依旧存在严重的高考焦虑。究其原因,还是教育资源配置和用人制度在围着名校转。在这种环境中,高中办学必然针对高考,留下的教改空间极小。

  其次是打破教招考一体化,实行招考分离,由此形成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评价、大学自主招生的格局。给学生选择,关键在给中学办学自主权——没有学校自主,何来学生自主空间?而要让中学自主办学,就得改变高考指挥棒作用,把考试的选拔功能调整为评价。这一点现在已完全具备条件,只需取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必须参加高考、集中录取的规定即可。

  改革是一个政府、学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客观而言,鉴于我国教育内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部竞争——每年出国留学学生以20%速度增长,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学校不但已经从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在条件上也完全满足。南洋模范中学逐渐开出了60门选修课,校长说,质量还参差不齐,但至少有十来门质量不错,也得到学生们的欢迎。

  其实在民间,一直不乏学校的改革努力,遗憾的是坚持下来的不多。教改领导机构应该积极关注学校的改革尝试,因势利导,为这些改革创造生长的空间。前不久,国家出资160亿元接盘2600万农村贫困生的营养改善计划,这被认为是民间力量与政府互动的典范。在教改领域若也能实现此种互动,那么培养创新人才、在中学推进完全学分制,让每个学生能自主学习,就不再是奢谈。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