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CBS)近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在这场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的盛会上,一群特别的“使者”吸引了全场目光——来自全国五十余所中学的6位中学生代表,将自己精心绘制的巨幅油画和鲜花,亲手献给6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这是一次中学生向科学家的特别致敬,也是一次青春与科学的双向奔赴。
这些油画作品历时数周乃至数月创作完成,每一幅都倾注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敬意与对科学家精神的体悟。在与科学家面对面的短暂交流中,他们不仅留下了激动人心的回忆,也悄然在心中埋下了科学理想的种子。
“为科学家绘画时我通过科学家研究方向深入了解科学家在各自领域的建树”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宋松霖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二年级的宋松霖同学为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教授绘制了巨幅肖像画。谈及创作过程,宋松霖回忆自己在初步了解丁教授的外貌特征后,进一步研读了他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他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中寻找灵感,用画笔描绘出一位坚定、睿智的科学家形象。
宋松霖表示,科学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更是连接人文与理性的桥梁。站在ICBS大会的舞台上,将画作亲手献给仰慕已久的科学家,这一刻令他倍感荣幸,也更加坚定了心中努力奋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他感慨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在知识、品格、视野等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细致的观察,极致的控笔”
——西安铁一中学 周子皓
来自西安铁一中学高三年级的周子皓同学为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罗伯特·恩德雷·塔扬(Robert Endre Tarjan)教授绘制了肖像画。谈及这次经历,周子皓表示,能够受邀参加ICBS大会,是对自己绘画专业实力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一段令人紧张却充满收获的旅程。
周子皓花费40天时间投入到此次为塔扬教授画像的过程中,他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精准控笔,力求在细节中还原这位计算机科学巨匠的神采。步入会场、亲手将作品献给心中的榜样,令他感受到科学与艺术虽属不同领域,却在求真与创造中相通。
“科学家们也很亲切,在我上台的时候一直在微笑示意”
——西安市铁一中 吕欣诺
来自西安市铁一中高三年级的吕欣诺同学为戴维·乔纳森·格罗斯(David Jonathan Gross)教授绘制了肖像画。她表示,自己热爱绘画也热爱科学,这次创作不仅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更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在40天的创作过程中,吕欣诺通过找准人物形、确定光影关系、铺设大色块再深入刻画,重点突出五官,并通过冷暖与纯度对比增强立体感,营造出鲜明的前后空间感。她认为,科学带领着人类的进步,是不断向上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科学精神正是严谨、求真与执着的体现。谈及在现场见到崇拜已久的科学家,她难掩激动之情:“科学家们很亲切,我上台时他们一直微笑示意,让我一点都不紧张了!”
“科学是诚实透明、开放包容的”
——西安铁一中学 付雨娆
来自西安市铁一中学初二年级的付雨娆同学为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教授创作了肖像画。她表示,这次绘画不仅是一次珍贵的机会,更是圆了见到自己偶像的梦想。在四十天的创作过程中,她通过不断练习和细致刻画,努力理解朱教授的人文内涵与精神气质。她认为,“科学是一种诚实透明、开放包容的力量”,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她。在开幕式上亲手将画作献给科学家,让她激动又紧张,她说:“这是一段超棒的体验,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的敬意。”
“科学精神是极具社会性价值的一种精神力量”
——西安铁一中学 杨子涵
来自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年级的杨子涵同学为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乔治·卢斯蒂格(George Lusztig)教授创作了肖像画。杨子涵带着对科学的憧憬与好奇,一笔一划地打磨细节,先通过观察确定五官分布及造型,做到形准、神态准。随后确定整体配色以凸显科学家特点及气质。经过精细刻画来塑造科学家面部特征,最后经过长期调整来完善画面。他表示:“我认为科学是一种对世界原理探索所得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念,是一种理性求真务实的代表。科学精神则是一种对真理抱有追求探索及创新的开拓性精神,是极具社会性价值的一种精神力量。”
“科学既有质疑精神又有合作精神,目标是为了人类共同福祉向奋斗”
——西安铁一中学 杨子涵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的李子墨同学为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森重文(Shigefumi Mori)教授创作了肖像画。通过绘画他感悟道:“科学是创新、坚持不懈、好奇心、想像力,科学既有质疑精神又有合作精神,目标是为了人类共同福祉向奋斗。”首次参与这样庄重的科学盛会,让他感到无比自豪与激动,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坚定了探索科学之路的信心。
本次中学生为科学家创作肖像画活动,是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科学与艺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2025年,全国共有五十余所中学参与了科学家肖像画创作活动,最终评选出6幅最佳作品,在开幕式上由画作小主人献给名震海内外的科学家。此外,科学家面对面、中学生海报展也正在面向中学生开放。
ICBS大会主席丘成桐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特别设置为科学家画像献画的形式,让中学生在创作中深入了解学者的形象与成就,并借此机会与世界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不仅在献礼过程中获得激励与荣誉感,也在心中种下求真的种子。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戴维·乔纳森·格罗斯称赞这项活动创意十分出色,他非常欣赏学生们创作的画像,他还表示自己在中国与青年和中学生交流时,深切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希望他们持续保持热情,发挥独特才能,才能不被AI所取代。
科学无问西东,艺术亦有力量。中学生们用画笔致敬科学家,是一场代际的精神传承,更是青春向科学最真挚的告白。他们正以梦想为帆,以科学为桨,勇敢驶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