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尝试以“就地”思路破解留守儿童难题
2021-02-22
光明日报
作者:

  据相关统计,今年春节有超过1亿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对这个群体来说,“就地过年”最大的牵挂是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民政部在春节之前就发文部署、指导各地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两类特殊困难群体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统一部署,给予重点关心关爱。

  根据权威数据,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有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这是按照“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单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的儿童”界定的留守儿童人数。而如果按父母单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人数进行统计,对应的数字达5800万之多。

  众所周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之策是让孩子随父母一起生活,即消除留守儿童现象。在笔者看来,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个较有启发的思路,即以“就地”的思路,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地求学、升学。

  此前,我国以“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来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升学问题,但由于界定为“异地”,因此,在推进“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时,与“本地人”的升学利益发生一定的冲突,导致“异地中考”“异地高考”门槛颇高。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法获得“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资格,还有的地方仅仅开放了中职和高职的“异地中考”“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如果在城市参加中考、高考,只能上中职或者读高职。

  这直接导致我国留守儿童中还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回流儿童”。“回流儿童”指的是那些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返乡的儿童。其中,无法在城市继续升学是最主要原因。已有研究报告指出,相比“非回流儿童”,“回流儿童”具有更高的抑郁风险,容易遭遇校园欺凌,学习压力也相对更大。

  以“就地”的思路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求学与升学问题,与“异地”的思路完全不同。首先,地方政府会把解决这些孩子的“就地入学”作为自身的责任,纳入财政预算加以保障,而不是仍将其归为户籍所在地的责任;中央和省级财政在进行转移支付时,也会以“就地”学生数来进行转移支付,并建立经费随学籍流动的制度。目前一些地方对解决随迁子女的入学不积极,是因为还把解决户籍生的入学问题放在首位,也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在推进中高考改革时,也以“就地”思路推进考试和录取制度改革。与中高考实行以户籍为主的报名制度不同,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就是“就地”思路,考研生在户籍地、工作地、求学地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由报考学校结合统一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进行录取。中高考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就地”报名、考试、录取的思路。如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基础上的学校综合评价录取,考生可在任何地区报名参加统一考试,高校自主结合统一考试成绩、学生中学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所在地区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自主录取。这就给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在城市学习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不再因入学、升学问题,人为造成留守儿童现象。

  我国教育已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也正呈加速态势。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和社会福利保障,应聚焦消除留守儿童现象,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教育公平,给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好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