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2021-02-05
教育部
作者:
  一、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

  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铸魂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中丰富和充实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有助于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促进政治认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主要载体形式

  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等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重要论述,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建党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

  (二)学段要求

  1.小学

  低年级。结合认识国旗、国徽、队旗,学唱国歌、队歌,认识革命领袖,讲述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故事,使学生知道“我是中国人”,激发对国家标识、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

  中年级。讲述革命领袖、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故事,了解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的由来,学习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使学生初步形成国家概念,激发对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敬仰之情。

  高年级。初步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实现国家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重大成就,讲述焦裕禄、王进喜、中国女排等人物和团体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感情,使学生感受艰苦创业、忘我奉献、团结拼搏精神,感知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形成国家认同。

  2.初中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成就,了解革命领袖相关重要论述,讲述塞罕坝造林、红旗渠开凿、抗震救灾、防疫抗疫等感人事迹,使学生感受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不折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高中

  学习革命领袖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述,使学生从历史发展和国际比较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语文

  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课程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体认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质,陶冶性情、坚定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主要载体形式

  语文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革命领袖、革命英雄、英雄模范等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文学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等;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与选文内容相关的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遗物的插图。

  (二)学段要求

  1.小学

  低年级。选择反映革命领袖、革命家、革命先驱、革命英雄等人物事迹、故事,不同历史时期反映革命传统的传记、故事,使学生知道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中年级。选择不同历史时期反映革命传统的传记、故事,以及《闪闪的红星》等经典作品,使学生了解有关革命英雄的成长经历,感悟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意愿和行动。

  高年级。选择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诗歌,使学生领悟作品中反映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

  2.初中

  选择反映理想信念、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等方面的文学作品,革命领袖的经典诗文,有关英雄模范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使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努力向英雄模范、先进人物和各行各业的标兵学习,培育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

  3.高中

  选择有关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以及优秀论文与杂文等,让学生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深入理解和体认作品中所反映的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万众一心、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与高尚人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历史

  历史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课程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学生系统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历程,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培养高尚品德,形成优良作风,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主要载体形式

  历史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和遗物、文献史料、革命旧址、重要纪念日等。

  (二)学段要求

  1.初中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事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感受革命志士、英雄模范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努力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2.高中

  让学生学习革命领袖论述中国革命的经典文献,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让学生学习革命领袖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献,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艺术

  艺术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艺术课程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感,做有骨气、有品位、有修养的中国人。

  (一)主要载体形式

  艺术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剧(含歌剧、戏曲等)、动画等。

  (二)学段要求

  1.小学

  低年级艺术课程教材将唱国歌、画国旗等内容纳入其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中高年级选择革命题材的歌曲(如《烽烟滚滚唱英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舞蹈(如《白毛女》)、戏剧(如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电影(如《小兵张嘎》)、绘画(如油画《开国大典》)、雕塑(如《刘胡兰》雕像)、摄影作品(如斯诺拍摄的照片《毛泽东转战陕北》)等,引导学生学习与欣赏,加深对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人物的认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培育学生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

  2.初中

  注重将革命题材经典作品、优秀作品,如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歌曲《游击队歌》《洪湖水,浪打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江姐》、电影《英雄儿女》等,纳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媒体艺术等,使学生领悟作品所表达的革命英雄气概、高尚品德,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卓绝历程、光荣传统和伟大成就,形成爱国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高中

  选择的作品应主题鲜明,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覆盖多个门类与多种形式,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雕塑《歌乐山烈士群雕》、歌曲《长征组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不忘初心》、舞剧《红色娘子军》、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电影《上甘岭》等,深刻反映革命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道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理想信念。

  五、地理

  地理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学家爱国奋斗精神,先进个人和团体为生态文明建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地理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地理学家的事迹、故事,抗震救灾事迹、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等。

  (二)学段要求

  1.初中

  介绍并让学生搜集、整理竺可桢等地理学家的事迹、成就,了解地理学家为我国发展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以及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结合抗震救灾等重要事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团结互助的精神。

  2.高中

  介绍并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马永顺、李四光、竺可桢等人物事迹,感受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讲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中国天眼建设,塞罕坝造林,汶川、舟曲和玉树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深刻感悟忘我奉献、不折不挠的精神。

  六、数学

  数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数学家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革命精神、涵养爱国情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数学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数学家事迹、故事和成就等。

  (二)学段要求

  1.小学

  结合数的认识、综合与实践,介绍陈景润等持之以恒、潜心钻研、勇于攻关的故事,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中

  在综合与实践、数学文化领域,介绍并让学生进一步搜集华罗庚等的事迹材料,感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学习严谨治学、甘当人梯、勤奋好学的精神。

  3.高中

  结合高中综合实践,以及相关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文化,介绍并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吴文俊、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数学研究成就,了解华人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七、物理

  物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我国物理学家不畏艰难、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和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物理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物理学家事迹、故事和成就等。

  (二)学段要求

  1.初中

  在物质部分,让学生收集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发现正电子存在等事迹材料,了解我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以及我国在纳米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在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介绍载人航天、高铁、蛟龙号等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成就,让学生体会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功勋以及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科学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能量部分,让学生收集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功勋的事迹材料,感悟物理学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们开拓创新、为国争光的精神。

  2.高中

  在力学部分,进一步介绍载人航天、高铁、大飞机C919、探月工程等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使学生深入体会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功勋和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科学探索精神,学习他们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部分,收集我国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天眼等方面的建设成就,领悟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部分,介绍我国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利用方面的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时代精神,坚定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志向;在光及其应用部分,收集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相关材料以及南仁东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人民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

  八、化学

  化学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传承我国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工作者无私奉献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化学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化学、化工以及相关领域先进人物的事迹、故事和科学研究、化工建设成就等。

  (二)学段要求

  1.初中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介绍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影响;在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介绍并让学生搜集侯德榜通过化工实业救国的事迹材料,促进学生体会化学化工专家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2.高中

  在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等部分,指导学生深入探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介绍并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范旭东等创办民族化学工业、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徐光宪推动稀土保护等成就与事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意志品质。

  九、生物学

  生物学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并学习生物学家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革命精神,以及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生物学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重要思想论述和英雄模范、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科技成就等。

  (二)学段要求

  1.初中

  结合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健康地生活等,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及白求恩、林巧稚、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人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英雄模范、仁人志士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

  2.高中

  结合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内容,讲述塞罕坝造林、防疫抗疫、生物科技攻关等感人事迹、成就,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弘扬奉献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精神。

  十、科学

  科学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培育学生艰苦奋斗、敢于探索、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科学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科学家事迹、故事和我国科技建设成就等。

  (二)学段要求

  1.小学

  结合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了解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如钱学森、钱三强、孙家正等人,艰苦创业、潜心钻研、勇于攻关、为国增光的故事;结合现代航天技术,了解我国航天人,如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在航天航空和国防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卫星技术、火箭技术、通讯技术等,了解我国航天人正在进行的太空探索,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中

  在不同的领域帮助学生感悟科学发现背后的革命精神。如在科技成就方面,结合神舟八号、天河一号、杂交水稻、青蒿素等我国在航天、农业、医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体会求真务实、敢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科学人文方面,结合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

  十一、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华体育健儿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体育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优秀运动员、运动团队的事迹、故事、成绩等。

  (二)学段要求

  1.小学

  结合运动项目的学习与比赛,介绍中国女排等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刻苦锻炼、勇于争先。

  2.初中

  了解革命领袖有关体育和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结合运动项目的学习与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搜集中华体育健儿刻苦训练、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材料,引导学生刻苦锻炼、强健体魄、拼搏进取,发扬中华体育精神。

  3.高中

  学习理解革命领袖有关体育和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历程,将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品德的重要内容;结合运动项目的学习与比赛,让学生搜集和探讨反映中华体育精神的事迹材料,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刻苦锻炼、奋勇拼搏的精神。

  十二、技术

  技术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学生敬业、爱国的高尚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载体形式

  技术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技术成就、工程遗址、人物事迹等。

  (二)高中阶段要求

  介绍我国宇宙空间站建设,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介绍火箭、航空母舰等建造中的焊接等特殊工艺以及十大著名大国工匠,进行劳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教育;介绍原子弹、氢弹、核电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峡大坝等大型工程,进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教育;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研发及相关国际标准的立项推动过程,进行自主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教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