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不断有所谓‘手机/游戏/直播/短视频毁了下一代’的说法见诸于媒体,很多学校和父母也因此对孩子上网采取了完全禁止的做法,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不允许APP进校园。但是,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将未成年人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这显然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的做法。”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网络时代的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在朱永新看来,目前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需要。由此形成了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建立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家庭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漠视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论与行为。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
此外,朱永新表示,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调研中的父母大多认同互联网对孩子有帮助,应该多接触而不与时代脱节,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应当将家庭纳入其中,首先让父母懂网,学习如何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即便在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但是,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聊天购物和娱乐游戏,硬件基本技能缺失严重。”在朱永新看来,一般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由同学、朋友或者其它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这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存在过度沉迷、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很多隐患,也充分反映出青少年在网络时代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
因此,朱永新认为,应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协助孩子通过阅读网络主题的图书、欣赏网络主题的影视等有效的手段,不仅让青少年自主提升了网络素养,而且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欣赏水准,强化核心素养。同时,也应发挥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通过“科技向善”,探索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