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门头沟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会上,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对今后门头沟区教育的整体规划布局进行了介绍。与此同时,会上还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为门头沟下一步打造新时代教育精品区“保驾护航”。
引进高校教研机构提升区内教育格局
众所周知,门头沟区内没有一所高校。为此,门头沟区政府、区教委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磋商,寻找解决办法。可喜的是,在今天召开的全区教育大会上发布的《门头沟区教育现代化2035(报审稿)》和《加快推进门头沟区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报审稿)》中提到,门头沟区将完善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吸引首都和全国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在门头沟区建立分校、设立研究院,到 2022年,引进至少一所高等教育院校落户门头沟区。据张力兵透露,目前门头沟区和北京服装学院正在密切沟通,都有初步意向。
普惠园资源占主体缓解学前学位紧张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很多地方的学前学位紧张。对于此,门头沟区明确将构建起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持续稳定在 85%以上;公办园、民办园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并完善,适龄儿童入园率持续稳定在 85%以上。通过引进优质民办教育集团,提升新建普惠幼儿园的办园水平,高起点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时,加强山区幼儿园建设,统筹利用小学资源开办附属幼儿园,提高山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山区儿童。
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创建区级劳动教育特色校
中小学方面,门头沟区将强化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力度,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办学方式,开展各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探索,积极推进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与门头沟区中小学合作,探索共同协作育人的体制机制。持续探索高中多样化发展新途径,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门头沟区不仅将继续支持名校、城区学校带动山区校发展,推进“京西”“京师”“山谷”三个系列学校按集团化方式建设和发展。还将推进幼小衔接新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幼小初衔接十二年一贯制等实验。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门头沟区将用3-5年时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门头沟区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创建一批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氛围。
家校社协作成合力兴办家长学校
家长的配合是学校教育更好发展的保障与基础。为此,门头沟区将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健全协调联动合作的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格局。持续建立市区校承接、校内外协调、家校社协作、课内外并重、知情意行统一的五位联动机制,通过实施人人熟知工程、课程渗透工程、主题实践工程、文化引领工程、榜样引路工程、协作育人工程等“六项工程”,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育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有机会地开发家校社共育网络平台,集中家庭教育培训、答疑交流以及通知发布、问题沟通等功能。
此外,门头沟区将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建立家长学校。其中,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100%要建立家长学校。社区也要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城区达到95%,农村达到85%。
盘活已有资源力争造就教育家型教师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门头沟区也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以作保障。
其中包括:将提高门头沟区教师招聘的吸引力,加强高级人才引进力度,并给予安家费补贴,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能到门头沟来工作;同时,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继续推进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 20 年以上的教师实施奖励,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此外,还将继续推进“银龄计划”,建立返聘教师待遇定期增长机制,探索“人员额度”管理方式,选聘优秀的编制外教师补充师资需求,对于通过“人员额度”方式长期聘任的教师确保与中小学在编教师同工同酬,解决因编制不足带来的长、短期师资短缺问题,保证教师队伍稳定,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门头沟区也将进一步推动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名师送教”、城区优质学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兼课、山区临近学校优秀教师跨校任教兼课等形式,建立健全“共享教师”机制,优化门头沟区校际间师资配置,提高山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集团统筹,学校聘任”制度,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通过手拉手学校捆绑发展带动山区教师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校际间教师共享 满足学校学科师资需求,通过职称评定杠杆推动城镇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实现教师校际间流动常态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