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是教育中的教育,新时代如何养好这台教育“母机”,如何构建新时代的师范教育?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师范大学校长代表以及中小学校长代表,热议新时代师范教育。
招生——
灵活多元,增加一流师范高校
生源可以说是师范教育的源头和关键。现有的师范生招生政策有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更顺畅报考师范专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直击目前师范生招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师范院校在师范生招生与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在下降,调查显示,就师范院校内部而言,大多数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招生数在招生总数中所占比例为20%—40%,师范专业占比则更低。二是师范生的生源质量整体偏低,师范生招生中男女比例失调现象较为明显。据调查,师范院校中男生比例仅占30%左右。
具体到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指出,当前,大学与地方在招生与就业方面缺乏有效沟通。各省区市中小学校与免费师范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的相关要求也没有明确细化,这就容易导致招生与就业机制不健全、不具体,招生计划数与各省区市教师需求数不匹配等情况时有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则认为,师范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高、支持力度不够,知名的师范类高校数量不多。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高,特别是经济地位。因此,主观上优秀高中生源不愿意读师范专业,报考积极性不高。
为此,张国新建议,加大对师范类高校的投入,提高“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师范类的占比;对师范类招生给予一定的自主政策,促进师范专业招生方式多元化,对于富有爱心、热心教职的高中生通过提前测试可以在高考中降分优先录取;在师范院校内部,师范专业面向大一、大二学生,选拔乐教爱教的相关专业学生转读师范专业,鼓励非师范专业人员报考教师资格。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小红则建议,需要改革师范生招生制度、实施师范生提前批次录取,重视面试环节,建立灵活的进退机制;有效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建立专门的师范教育专业奖、助学金制度;遴选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教育基地,增加师范教育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
培养——
专兼并蓄,全面提升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提出了中师对现在教师培养的意义,“中师之所以让人怀念,是因为中师生的全能,即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拿得起。特别是在山区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身兼数职、兼教多个学科,并且能保证一定质量。”
“现在小学全科教师的探索,正好应该吸收中师教育的特点。”赵国祥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推进制度创新,试点探索初中起点专科和本科培养模式。二是增加面试环节,挑选乐教适教的优秀青年进入候选教师行列。三是优化综合课程体系,培养胜任小学全科教育的“四有”好老师。
许小红则认为,结合办学实际,应持续推进全科培养。一是完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例,按照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对比例过高、内容庞杂、门类多、内在逻辑联系不足、主干课程不突出的学科性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强化、突出常识性知识。二是健全师范教育相关制度。从专业设置、学制年限、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综合考量,制定全科教师培养标准。同时,制定全科教师岗位和职称倾斜政策,尤其对于坚持在乡村小学工作的全科教师予以一定的保障性、帮扶性倾斜。
“此外,综合大学开办师范教育,是师范教育的一种有力补充,但并不能取代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推动师范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还要依靠师范院校。”赵国祥认为,在教师培养体系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互补的师范教育体系,有利于通过适度竞争,充分激发活力,形成良性互动,在确保充足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供给同时,全面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涌现出更多一流的大国良师。
实训——
协同合作,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有效衔接
“部分师范生实习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本科实习生教学能力弱、学生家长不接受,学校也不放心。”张国新提出了师范生实习实训的紧迫性,要在教师教育的内容上做整体规划,做到先分工、后衔接,有协同、有合作。“目前是职前培养阶段企图完成职后阶段的任务,结果事倍功半;职后培训,却仍旧在做最基础的教师素质、教师基本功等本该职前养成的教师教育工作。”
针对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效衔接的问题,赵国祥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教育队伍的建议,增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小学实践能力;实行“双导师制”,用一线卓越教师造就未来卓越全科教师。
邵志豪说,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学校以“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实践载体,提出并践行了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U-G-S”模式),有效破解了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难题,为培养造就卓越教师提供了平台保障。“这一模式已经写入了教育部和中央的文件之中,在全国推广。”
针对三方协同合作,许小红建议要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如设立工作坊、项目挂职、学术休假等,保证三方“权责分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有效衔接。
赵国祥建议尽快打造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大学,并通过强化示范性师范大学的典范引领,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努力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就业——
强化服务,提升师范生职业自信
“2018年国家调整师范生政策,把免费师范生改成了公费师范生。”赵国祥介绍,最大的变化就是履约任教年限从10年调整为6年。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2007年实施以来,截至2017年,已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10.1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免费师范生‘违约’不在少数。”赵国祥说,国家及时调整政策,是为了更加符合任教6年刚好能完成小学6年、初中或高中3年的完整教学周期的实际情况,更加尊重师范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规划。“从‘免费’到‘公费’,有助于强化师范生培养中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
赵国祥说,构建公费师范生特别是乡村教师发展体系,要鼓励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对在乡村尤其是教学点任教的公费师范生的职称评审实施支持性政策,面向服务期达到特定年限、任教效果优良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建立专门的高级职称制度。
许小红认为,除了缩短年限,为了让更多优秀年轻教师留在教师岗位、扎根基层,还应打出政策“组合拳”:“比如在招生计划编制方面,加大本土化招生力度,将师范生定向到校或县级以下特定区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最需要人才的农村中小学;在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推进‘县管校聘’、交流轮岗、编制管理、职称评定等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有序流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