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最不应该出现学习焦虑和教学紧张的一个时期,但现实却恰恰和人们开了一个玩笑。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节假日被各种作业和辅导班包围,小学生早早成了“眼镜先生”,小小心灵渴望到室外放松而不得;家长因督促小孩子写作业而身心俱疲;教师看着成绩单而夜不能寐。而要想让小学教育回归淡定,必须综合治理。
家庭教育观念须真正转型。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帮手,在孩子的教育上越来越显现出重要和独特的价值。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偏差,有的家长甚至成为部分学校应试教育的直接推手。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可能就会急不可耐地找上门来,与教师共同商议对付学生的“良策”。家长对学生分数的重视由来已久,过于看重分数的教育观极容易导致焦虑。孩子的分数始终处于变动的状态,家长的心理自然会随着分数的起起落落而忐忑不宁。其实,家长应把目光多转向对孩子爱心的养育、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家长多几分从容和淡定,家庭教育就会回归教育本质。
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的认知要切实改变。熏陶、浸润、陶冶、润泽、培育、涵养、养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才真正堪为教育的核心词。欲速则不达,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的良心和灵魂的事业,校长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越浮躁,小学校园里就越需要一份思想上的从容和行动上的沉稳,决不能被社会浮躁之风裹挟着走。这不仅是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工作责任,也是教育者必须坚守的一份道德良心。当前,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是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十多年,但是,过于看重分数并时不时进行分数挂帅的教师依然大有人在。所以,学校教育须回归“育人”而不是“育分”,教育才会回归淡定。
社会多一份淡定,家长和学校也就多一份淡定。社会心浮气躁,要让家长和学校淡定,可谓是“说不易,行更难”。上好学校难、就业难、就业后收入差距显著,催生家长对自家孩子教育的急迫和焦躁心理。这种心理传导给教师,转而成为学生非常现实的学习压力。孟祥杰老师曾在《小学教育,请回归你的淡定》一文中谈到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因学习时过于紧张突然呕吐,最后被家长接回家休息。尽管这样的事情只是偶发现象,但它折射出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却不容忽视。在当下,我们已习惯于用工业和智能化制造的思维和想象来实施教育。这是教育之殇,改变的法子无他,就是让教育真正慢下来。正如那句流行语所说:“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
让教育慢下来,还需要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政策的设计,即不断完善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各类无厘头的教育评比。对一些学校开展的以分数挂帅或变相以分数挂帅的评比敢于亮红灯,给学校办学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和尊重校长和教师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政府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指方向、保底线,而不是深度参与或不断介入学校管理。“多为”容易走向“乱为”。莫让“为”偏离育人之轨,既易加重学生负担,又会不断强化家长的心浮气躁和不淡定的心理。行政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学校校长和教师才能慢慢走向从容和淡定。
社会整体风气走向健康和政府等行政部门的科学管理,是教育走向健康的前提和保证。所以,要治小学教育的不淡定之“综合征”,不应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而应综合全局,多方协同,还学校一份平静与安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