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教育热点 贡献发展良策
2019-03-12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世界的需要

  在3月10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表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

  吴为山认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不仅仅在中国有影响,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因为中国文化所包含的这种普遍的情怀和智慧以及创造力,是为全人类共享的。

  作为当代著名雕塑家,30多年来,吴为山以中国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到目前已经创作500多件,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展示。“这些人物饱含着中国文化精神,他们的脸上刻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也表现出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优良的道德品质,同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些作品受到了世界欢迎。”

  在这些年当中,吴为山创作了老子、孔子、杜甫、李白等中华历史人物的雕像,在世界许多国家矗立。“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中华文化的优秀会在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创造当中体现出来,通过美的形式来体现。”吴为山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建伟:

  尽早让量子信息技术惠及民生

  在3月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目前在国家支持下,正在努力扩大量子信息技术的覆盖范围,通过降低成本,争取早点让大众能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

  潘建伟介绍,“墨子号”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后已经实现了超远距离星地之间的量子保密通信,并且已经把星地之间密钥的成码量大概在过去两年当中提高了40倍,“现在嘀嗒一秒钟,大概能够传送40万个密钥,这样的话已经能够满足一些初步的应用部门的安全通信需求”。未来希望能够研制一颗中高轨的卫星,让它能够24小时全天时工作,满足业务化运行信息安全传输。

  潘建伟介绍,量子科学对公众的意义,不仅对国家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对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量子通信作为在原理上可以提供的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其实是可以在未来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的。目前我们在国家的支持之下,正在努力扩大量子信息技术的覆盖范围,通过降低成本,争取早点让大众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科协主席饶子和:

  注重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瓶颈

  “近期的中美经贸摩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国家的‘痛点’,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3月10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科协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作大会发言时表示,要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筑牢基础科学“地基工程”。

  饶子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第二大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然而,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饶子和建议,从国家层面就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行调研,凝练出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所需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重塑国家基础科学体系,筑牢“地基工程”。由科技部牵头,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相关部委参加,组建基础研究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未来10—20年基础研究的总体规划建议。同时,要坚持分类发展、科学布局,不硬性要求从事转化研究,鼓励部分科学家专心解决源头问题。要集中力量,确保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建立基础研究“国家队”。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高校毕业生应成“稳就业”帮扶重点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作大会发言时提出,“稳就业”要重点关注农民工、中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

  王一鸣在发言中提到,高校毕业生总量和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从中长期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替代人”的趋势日趋明显,中低技能劳动群体和大龄劳动者就业难度增大。此外,随着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进程加快,加之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务农经验和意愿,农业农村对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减弱,部分隐性失业将进一步显性化。

  “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以及农民工、中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应是稳就业政策关注的重点。”王一鸣说。

  王一鸣建议,要强化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鼓励返乡创业等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合理引导预期,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