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抓学术不端要严、准、狠
2019-03-06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近日,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成为国内舆论热点。近年来,高校中抄袭、剽窃,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败坏了学术风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在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看来,学术不端原因方方面面,有个人原因也有评价体系的原因,但对学术不端零容忍是毫不动摇的意志。

  “从个人来说,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有预谋、有诉求、有过程并且自我掩护的,是有意为之的;而师德缺失、导师责任淡漠,以及评价体系偏颇和导向单一等原因都会导致学术不端。”严纯华说。

  “学术不端、学风浮躁产生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因为评职称,有人为了毕业、获得学位等进行学术造假。但主要原因还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快速发展的后遗症。”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能是不讲科研伦理、不讲学术道德的发展,更不能靠学术造假、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来发展。

  怎么根治?“抓学术不端要严、准、狠。”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

  他认为,一方面要教育为先,加强预警。学校都有教师工作部,在教师层面上要加强预警,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学术不端,底线在哪里,要明确。其次,要坚持教授治校治学,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是不是剽窃、造假,要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一旦出现要严查。

  在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看来,破解学术不端,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采取一票否决,让学术不端的代价足够大;另一方面,还要着力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

  “太看重论文,就容易铤而走险。”赵继说,如果在评职称时,一个发了18篇论文的老师比发9篇的老师排名靠前,那大家就一定拼命发文章。他建议可以用代表作评价方式,以促进师生做真学问、真做学问。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看来,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正常学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家、全世界高校开展科研的基础。

  “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事实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数据真实,才能在科学界站住脚,中国的科研才能有声誉。”李景虹说,对此,他建议学风建设要从学生做起,把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作为学生走进课堂的第一课,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一切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如有发生,严格查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