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提升名师综合能力 名师回炉锻造“升级版”
2018-09-19
中国教育报

  为何名师也需要培训

  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学名师是否需要再培训?如何助他们更上一层楼?这是2018年5月摆在浙江师范大学“名师领航工程”基地专家面前的难题。当时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将来自河北张家口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新疆克拉玛依一中、宁夏银川六中、广东汕尾中学的5位省级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教师指令分配给浙江师大进行培训。认真分析了5位学员的情况与特点后,浙师大项目组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从这几位教师的职称与荣誉来看,他们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方式培训,让他们坐在课堂里,听讲座,记笔记,可能不一定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也无法有效达成领航工程的初衷。

  结合领航工程的性质与任务,浙江师大为参训学员量身定制了三年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培训计划,并于7月10日至7月31日开始了第一轮培训。第一轮培训的重点是加深理解培训目标:让参训学员明白为何“领”(目的)、“领”什么(内容)、如何“领”(方法)。也就是希望通过“领航工程”的针对性培训,重塑参训学员形象,扩大其知名度,帮助他们在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引领其他教师的能力——力争在三年的时间中,助力这些教师成为本省乃至全国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真正领航者。

  扬长补短的针对性训练

  如何才能切实培养这些学员的“领”的能力呢?浙江师范大学基地项目组专家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精心设计了3种“练”:一练教育思想与智慧;二练讲座内容与技巧;三练主持形象与内蕴。

  此次培训为5位学员提供了充分的“练”的机会。同时,项目组还邀请了浙江与江苏等地的名师前来观摩参与。第一步是5位学员轮番登场,每人分别作一个讲座,阐述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风格。尤立增的“学情趋动语文”、孙玉红的“自能语文”、马文科的“走心语文”、蔡森的“慧语文”都是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具有原创性、新颖性,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5位学员讲座之后,又专门进行了主持艺术的训练。听课的苏浙名师及其地方名师工作室派出的骨干教师作为观众,同时也是“医生”,现场实地为他们把脉会诊。担任主持人上台之前,5位学员在个人形象、讲话内容、表达艺术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反复试练,同时与听课名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尤立增和信金焕老师都是河北省的特级教师,此前虽然曾获得一些全国级的荣誉称号,但他们作为主持人时比较随意,经过强化训练后,提高了演讲的学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

  成为名师的“导演”与“观众”

  如何成为这些名师的导师并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项目组感到任重道远。在实际运作中从3个方面入手:直接示范、科学评价、同伴互助。

  专家直接示范引导。项目组发挥本校培训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人数众多的资源库里选择不同类型的专家名师,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讲座、研究、主持示范队伍。这些名师的直接示范不仅在课程内容上有差别,在课程组织、语言表达、活动安排、研讨主持等方面都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学员通过对专家的示范与指导的比较,容易取长补短,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同时,项目组根据每位专家名师的特点,设计了多元化的示范性讲座课程,从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教学技巧,到培训讲座中的理论与案例分析,再到教师工作坊的“望问闻切”主持艺术等,给予了学员多方面的科学引导。

  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5位学员的讲座与主持,直接接受在场的苏浙名师及外邀骨干教师的评价。这些评价虽然以正面肯定为主,但遇到他们教学的软肋问题,苏浙名师也是毫不客气地一一具体指出。台下实践经验丰富的各路名师的肯定,提升了参训者的信心,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方向。而最让他们感到受益的是批评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员发展过程中的偏差。如克拉玛依一中孙玉红老师在一篇反思文章中说,无论是浙派还是苏派名师,都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们提意见与建议时,既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又留有商量的余地,给足思考的空间,让人心服口服。这种实在又民主的引导在以前的培训中是很少见到的。

  形式多样的同伴互助。为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助研讨,同时也避免培训的单调与枯燥,项目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影视作品观看与研讨、著名景区现场诵读活动等,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激活参训者的探究热情,鼓励他们努力拓展自己专业发展的上升空间。

  树立专业成长新标杆

  项目组之所以邀请如此众多风格类型不一的专家名师,目的就是希望参训学员能与苏浙名师形成多元化碰撞,产生足够的思维火花,从而形成从知识到观念、从方法到技巧的融合,并在碰撞与融合中培养与提高学员的“领航”能力。因此,如何既能产生碰撞,又能形成融合,实现碰撞与融合的高度统一,成为此项目培训努力的方向。从“三确”入手有力保障了培训效果。

  确保学员主体地位。发挥参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发学员的潜能,依靠学员唱大戏,这是浙江师范大学基地实施引导时的主要原则。无论是讲座还是主持,无论是评课还是研讨,从话题的拟定到内容范围的圈定,从组织方法的选择到活动形式的安排,首先听取学员的意见,同时也将苏浙名师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员,并通过“艺术化语文教学”微信公众号,让各方相互之间有较全面的了解。

  确立学员多重角色。项目组通过各种途径,为学员设计了多重角色。其中包括以“听讲记问”为主要任务的学员角色,以阐发自己的观点、介绍前沿理论为主要任务的专家角色,以组织教师工作坊、主持展开教学研讨为主要任务的教研员角色,以编辑简报、发布信息为主要任务的媒体工作者角色……正因为参训学员树立了多元角色意识,并能在培训过程中根据项目需要变换角色,使碰撞与融合达到相当的深度。正如银川六中马文科老师所说:“这一回在浙师大我的角色发生了多次的转换,也正是在这种转换碰撞过程中我凝练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发现了航向,学会了领航。”

  确定学员多元任务。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升学员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科学评价能力以及教学管理能力,就必须得给学员拟定确切的任务。除了培训期间必须进行的训练任务外,浙师大项目组规定学员还要完成几项以能力拓展为主旨的任务。其中包括走访名师名家、共读经典教育名著、同写语文教学华章、共商语文教学改革大计等。在参训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位学员都超额完成了任务。例如信金焕老师参训结束之后,先后到河南开封、山东武城进行教学调研,与当地名师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当地的一线教师开设讲座。她说,这些拓展性多元任务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培训对其能力的强化提升。

  尤可增老师回顾说,教育是复杂的,即便是名师也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绝对正确,永远正确。只有在与外界的碰撞中才能激发教育智慧的灵光,只有融合才能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从本次培训开始,我将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