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扩大开放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2018-09-06
中国教育报

  教育现代化和未来教育大家谈

  世界处于战略十字路口,中国崛起进入关键期,对教育和人才的战略期许更为迫切。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很多。当前,我们急需解决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时代呼唤早日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进入了新时代,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如此地接近。

  目标近在眼前,形势不容轻忽。现阶段,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受到空前挤压,国际、国内挑战日益增多。一是国内人口红利逐渐耗尽,急需培育释放人才红利。人才红利靠什么?主要靠教育。但是,我国教育总体质量和水平急待提高。二是我们的后发优势逐渐用尽,急需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新的优势和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靠什么?关键还是靠教育。目前,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竞争力薄弱。三是我国发展环境日趋国际化,而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急需加强我国经略世界的能力建设。经略世界靠什么?主要靠国际化人才队伍,关键取决于国际化的教育。无论是服务“一带一路”,还是开发新兴市场,抑或参与全球治理,具有经略世界意识和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非常短缺,已成为现实的瓶颈。

  当此重大历史时刻,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不容迟疑。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需要牢牢把握好历史发展和国际视野两个重要维度。从历史角度看,我们要进入教育强盛阶段。从国际视野看,中国教育在国际市场上要占据重要地位,处于领先行列。总体而言,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我们将植根中国大地,面向国际市场,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先进内容,创办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这一过程将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急需解决开放发展与扎根本土的认识问题

  目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与人们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那种将教育对外开放和扎根中国实际简单对立的倾向,非常不利于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

  第一,教育开放发展大势所趋。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交流互鉴、借鉴吸收是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封闭排外是文明没落的开始。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合作的教育,教育国际化是重要发展趋势。教育自我封闭,不可能强大,也不符合现代文明。开放发展,既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

  第二,教育开放发展和扎根本土并不矛盾。

  开放不仅是一种性状,更是一种视野、一种境界、一种胸怀。开放发展是必要的手段与途径,扎根本土是发展的基础与归宿。倡导开放发展,并不意味着否定本土文化。强调扎根本土,并不意味着关闭开放大门。恰恰相反,强调扎根本土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推进对外开放。很显然,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那么根本就没必要强调扎根本土了。现阶段,急需坚定对外开放信心,树立开放发展新理念。

  第三,教育要有开放发展的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面向世界、开门办教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现阶段,我们更要坚定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毫不犹豫地扩大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抓住机遇,加快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抢占世界舞台制高点和主导权。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统筹谋划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交流互鉴与推广传播结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经略全球利益,主动做国际市场的参与者、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国际规则的贡献者和发展方向的引领者。要通过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人文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分享中国经验和智慧,扩大全球朋友圈,广植友谊树,深耕友谊田,努力服务好经略世界大战略。

  急需解决国际化环境下的教育治理问题

  目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治理改革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环境国际化有很大关系。我们急需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整体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提高教育工作效率,释放人才红利和创新动力。

  第一,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统筹管理职能,明确责任与义务,提高水平和效率。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立足国内封闭体系而设计的,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环境国际化新形势。比如,解决回国留学生就业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实则需要中央18个部委的会签。举办一所境外高校,至少需要8个中央部委的政策沟通。改革选项之一,需要中央政府层面教育管理职能的重新整合。

  第二,深化教育经费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切实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释放创造力和生产力。实干兴邦,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人民大众的积极性。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取消论资排辈,反对崇洋媚外和学术山头,取消职称额度管理,取消或禁止各种学术期刊行业评比,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创新,鼓励成才。

  第三,加快完善教育法规,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教与鼓励创新并不矛盾。对于规律性的活动要尽快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和保护,对于不确定性领域,要鼓励创新,支持试错,包容失败。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缺少法律依据的新兴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议问题,要有发展眼光,支持先行探索。急需修订完善行政许可法,使其切实成为既有效规范政府行为,又鼓励基层创新的基本法律保障。坚持依法治教,各级政府部门既要强化法律意识,更要有发展眼光,要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无上位法依据,不应成为各级部门推责诿过的借口和行政不作为的保护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