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开学第一课 放飞心灵之翼
2018-09-05
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9月1日,不少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在家观看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传递出了探索、奋斗与梦想的力量。其实,每一所学校都有独具一格的“开学第一课”,即开学典礼。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小学校长意识到开学典礼的育人作用,重视发挥开学典礼的育人功能。开学典礼的主题选择,也是校长教育理念和教育希冀的体现。正值开学季,本刊邀请到4所学校的校长,与我们分享学校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我们的家”:增进校园亲近感

  张平原

  开学了,大山深处的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又热闹起来了。教师忙碌的身影,学生们欢快的笑声,让这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焕发出生机。

  “开学第一课”怎么设计?常规动作如何做出新意?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这时,我发现学校一年级教师杨秀丽的一个做法很有意思。

  9月2日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一份材料,忽然听见门外传来说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杨秀丽老师在给新入学的孩子介绍学校。“孩子们,这里是校长办公室,你们有事情找不到我的时候,也可以来找校长。”我走出办公室,正看到杨老师指着我的办公室跟孩子们介绍。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杨秀丽老师告诉我,今年新入学的12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需要寄宿学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为了缓解新生的焦虑和不知所措,杨老师想到了带孩子们游览参观校园,来舒缓孩子们的情绪,同时也增进孩子们对校园的了解。“学校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参观我们的家。”

  “这个红色的圆形桶是做什么用的呀?考考你们。”“对,是灭火用的,摸摸看,是什么感觉?”“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能做到吗?哪边是右?来我们再走一遍,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这里的小瓶瓶、小盒子很多,是用来做科学实验的。可是呢,我们还小,都不能自己去动,这里是学校里最危险的地方。记住啦,这个房间是不能进去的。”

  范家小学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杨秀丽老师所讲的这些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点,在家庭教育中会有所缺失。“开学第一课”讲这些内容,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看起来是我在教育他们,其实也是他们自己在教育自己。”杨秀丽老师说,要从第一课开始,就让知识“活”起来。就如她的开学第一课,在参观了学校的各种功能室之后,学生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室”这个字,很多规矩和行为习惯,也在这堂参观课上记牢了。

  从教这么多年来,这是我听到的最用心的入学教育课。以往的“开学第一课”,我常常自己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而今天杨老师的开学教育,则让我发现了,作为校长,开启教师的智慧更重要。事实上,“开学第一课”,也是教师走近学生的第一步。

  “跟我来,站在这个小窗口,往下看,我们的校园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最喜欢哪里呢?”“这就是我们以后学习、生活的家。”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校长)

  学习力创造力: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陈萍

  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在重视个体能力、重视个体价值创造的当下,我希望赠给开学季的学生两个“力”——学习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获得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学习力,不仅指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而且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即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运用。这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爆炸,如果我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又该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每个个体终其一生,都只有不断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占时代之先机,不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很多人来说,将来即便你掌握了一门专业,也不一定就能用得上这个专业,专业有时仅仅是就业的工具,而打开世界和创造世界需要的是后续学习的能力。很多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在新时代面前所保有的超强学习力。个体亦是如此,如果想凭一时所学之专业,来应对万事万物,并不可行。耶鲁大学的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居然掌握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是耶鲁教育的失败。莱文传递出了这样一个理念:学习不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应该以运用知识、创造知识为依归,也就是说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首要。

  学习力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学习的能力,还包含毅力。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每一个走向辉煌的人,都有一串串感人至深的人生足迹,都有一个个克难攻坚的感人故事。

  当然,我们的人生中必然充满不确定性,而唯一确定的就是困难与挫折将会伴随我们的成长。此时,我们更应该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做一个积极自信、敢于迎难而上的敢为者和有为者。

  有了持续的学习力,创造力就水到渠成。学习力是地基,创造力就是地基上美轮美奂的建筑。创造力源于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即便学到的知识再渊博,也很难创造价值。我们只有保持强大的创造力,所学才会有所成、有所用、有所值。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读书学习?就个体而言,我们不仅仅要让自己变得有知识,更要让自己变得有想象力,有创造的欲望。就国家层面而言,要有担当,更要有使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创造,则国家就有创造。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不断地去体会发现的乐趣和创造的快感,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这也是每一名学子的底气。

  唯真唯新,方能至上至远。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本文摘自她在2018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减)

  公益作品:释放友善助燃梦想

  黄艺竹

  9月3日早上9:00,一节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正在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操场上举行。

  “开学第一课”没有课本,也不以哪一位学生或教师为主角,更没有校长致辞。在场师生的关注点,是一批不一样的“艺术品”。或是用泥土盘筑,经过简单的雕琢,带着稚嫩的美感;或是乡间常见的竹编簸箕配上简单的竹节、竹环进行再创造,带着质朴的山野气息。

  其中一件名为《回家》的作品引人注意。不规则的瓷板上,几个稚嫩的指印配上釉料,写意地勾勒出了一幅海滩景色,海滩上一只捏塑的海龟和一只釉色勾勒的海龟,各自有着不一样的动态,手法稚嫩却充满着童趣。这件作品的创作者名叫刘程程,就读小学四年级,她的梦想是长大后当名医生,治病救人,心愿是用作品换的钱买一个漂亮的书包。

  这位刘程程小朋友,并不是学校的学生,而是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小学的学生。她的作品会出现在泡桐树小学,是因为泡桐树小学借开学第一课,正式启动了“让梦想成就梦想”公益活动。

  2014年以来,学校对口支援了德阳市中江县(市级贫困县)集凤镇的石垭子村小学,每年轮换安排各个学科的老师去蹲点支教。

  4年多来,在支教教师的帮助下,石垭子村小学不仅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教学水平上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支教教师从山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带领学生们挖来山上的泥土,引导他们创作出了一批批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激发了山区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

  经过4年的积累,石垭子村小学的学生们创作的作品已有100多件。在得知石垭子村小学学生们的创作故事后,学校产生了一个新的公益梦想:帮助他们完成追梦路上的小心愿,让他们更加接近梦想。于是,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学校正式启动这一公益计划。

  这100多件“艺术品”,在“开学第一课”结束后,将正式进入泡桐树小学内的梦想公益商店售卖。之所以将这些公益作品作为“开学第一课”主角,是因为学校想借此尝试将公益搬进课堂,让学生切实学会友善关爱。

  接下来,学校会将各类公益活动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创立自己的公益文创品牌,鼓励全校师生参与文创产品的评选设计与制作。除了利用梦想公益商店筹集善款去帮助别人,助梦人也可以用自己的技巧技能发起公益活动去帮助身边的人。

  正如校长陈杰所说,启动梦想公益计划,除了实质性地帮助石垭子村小学的学生,更希望通过引导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获得精神上的圆满;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真正理解成都“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并不断传承。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副校长)

  体验日课堂:安抚新生焦虑的心

  赵腾达

  每年9月,开学第一周,校园里总是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校园里流连,总也不肯进教室;有些新生则站在教室外不停地抹眼泪,身旁是从工作岗位上赶来劝其进教室的家长;办公室内,本已手忙脚乱的教师在备课之余,还要安慰情绪激动不已的新生。

  当然,一年级孩子入学哭闹的现象很普遍。每到开学季,更是如此。于是,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往往也需要发挥安抚新生情绪的作用。

  以往,学校教师和家长用尽了很多讲道理的办法试图说服孩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学校教师在情感上付出了“温度”,但效果总是不佳。我们通过学习和请教专家发现:心理的调适不能用道德的“温度”去感化。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30%至40%的孩子进人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这种心理上的“水土不服”称为“适应性障碍”。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和消除这种情绪障碍,孩子们就会出现哭闹、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

  可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首先要面对的是环境适应问题,即我们所说的对环境的认同和接纳。儿童只有认同并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才能在学习时有较为安全的内心世界。

  曾经,一位新生妈妈记录下孩子的提问:“妈妈,小学会是什么样的呢?会有可爱的小伙伴吗?会有喜欢我的老师吗?我们要不要带水壶?厕所里有卫生纸吗?我要是想妈妈了怎么办?我可以不寄宿吗?”当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焦虑走进校园,而学校又不能纾解他的焦虑,那学校就变成了孩子不开心、家长不放心、教师不省心的场所。

  讲道理的方法不奏效,学校应该怎么办?前些年,学校与周边幼儿园曾做过一些幼小衔接的活动课程,但收效不佳。经过集体的学习与请教专家,学校尝试用邀请孩子和家长来校提前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来消除孩子的泪点,家长和教师的痛点。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都会让孩子们提前三天,到学校进行一次有趣、有用、有情、有料、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每一年活动都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方案。

  在今年的体验日课堂上,学校为孩子们设置了轻松愉悦的绘本阅读、动手动脑考验协作的手工操作、探索图形奥妙的拼图活动、大汗淋漓的体育游戏,还有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种植课程。

  教师还会在课堂上颁发奖品和小奖状:光盘小达人、倾听小达人、微笑小达人、排队小达人、自理小达人等,从文明礼仪、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孩子们的体验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肯定。

  “小学是什么样的呢?”——小学原来是这么好玩的!在“开学第一课”上,学校丰富的体验课程,很好地纾解了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和焦虑。孩子们将会回报我们以惊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