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这些家务活都将成为浙江中小学生的“劳动家庭作业”;校内劳动、家务劳动、校外劳动实践三管齐下,学生劳动的态度和成果也要记入综合素质档案。最近,浙江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引发热议。
如这份指导意见中所言,劳动实践教育目前“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此言非虚。杭州师范大学有位老师观察,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做家务的非常少。杭州一所小学统计,二年级有个班1/3学生不会系鞋带,四年级一个班一半以上学生平时不做家务。
对这些“劳动作业”,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家长拍手叫好。在家洗碗扫地、在校保洁绿化、校外职业体验,这些不仅有助于改变孩子“四体不勤”的状况,提高基本动手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也能让孩子“磨磨性子”,磨练意志品格。更重要的,是把“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联系起来,把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把解作业本上的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融汇起来,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宝贵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不过,家长也有顾虑。“扫地洗衣?先把作业量减减,否则孩子更是要忙到半夜。”“劳动家庭作业,难道要每天拍录像发微信给老师?”有家长说,孩子回家头等大事是做作业,节假日则奔走于培训班之间,小升初、中考、高考,一环扣一环的升学压力之下,先弃“劳动作业”,或许成了家长和孩子不得已的“理性选择”。
浙江教育部门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也注意到系统性地推动问题解决,比如将劳动实践评价制度纳入升学重要参考,在中考改革中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等。破解“剧场效应”的怪圈,确非一时一地之功。期待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齐心同向地持续努力,真正让“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哲理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