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家庭赏识教育别“走歪” 过度赏识是误区
2013-10-27

中国家庭赏识教育别“走歪” 过度赏识是误区

  中学缺乏赏识教育 因为面临无可赏识

  北京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中语文老师 赵小琳:其实每一个人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都有一个后果的考虑,这个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必定要去衡量和计算,这就是惩罚和赏识的结果,要我来说,现在需要惩罚还是需要赏识,对我而言我觉得这两个都不需要,也不好说哪个现在更多一点,或者说,两个都很欠缺。

  为什么我认为赏识教育在现在中学教育中也是缺乏的呢?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无可赏识。首先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有可能是放纵,有可能是过于去赏识,使得这个孩子在价值取向上和做人的标准上,呈现出无目的或者无标准的状态。这种过于开放的成长,当他到了一种青春期,就会面临一种矛盾,这种情况之下,对他更多的应该采取惩罚的方式。如果这种时候再去进行赏识,是非常非常难的。其次,为什么说无可赏识呢?就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教育标准或者考试标准,是非常非常严的,当这把尺子在这儿的时候,我们赏识孩子的时候就很少了。所以当我们一线的老师有时候极力地发现孩子各方面优点、长处的时候,他也会在那一时获得很大的快乐,但当那把尺子真的到来的时候,他却发现老师所曾经给予我的这些赏识,在这把尺子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恨不得学前班就开始培养双语教学,而忽视了对孩子心智的培养,规矩的树立,所以就导致我们所有内在的东西延后,本来应该是学前做的放到了小学来做,应该是小学做的放到了中学来做,所以就出现这种到了中学,本来一个孩子应该接受文明教育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惩罚他。

  而且在惩罚的过程当中,还涉及到一个惩罚者对被惩罚者的了解。刚才看短片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最后会爆发出这样的矛盾?首先我作为一个老师的切身体会是,那个老师是否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度?也许你拿尺子在他身上比划比划他就已经承受不了,但是换另外一个孩子,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教授知识的时候,除了备课以外,孩子的薄弱点在哪里、禁区在哪里,都是必须要知道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