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第一时间”周末报道,小学作业、考试越来越多的奇葩题令许多家长无所适从,他们回答不了孩子关于“叮叮叮 叮叮叮”是3×2=6﹔而“叮叮 叮叮 叮叮”的排列同样是2×3也等于6;更答不出“叁分之二个青蛙”的答案是“有头无尾”;“阿嚏 阿嚏 阿嚏”塬来是“接二连叁”。
近年来,小学以至初中的奇葩题越来越多,学生晕头转向,家长绞尽脑汁。提倡者说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智力。并提出不会可以上网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上网查作业,此种现象正常吗?
再看一道歷史题,黄花岗起义第一枪、第二枪、第叁枪分为叁次问到底是谁开的?叁次答案的选项都是 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黄兴 D、徐锡麟。最后的答案是:叁题全选C,因为教材中有“黄兴连开叁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这样的奇葩可以是小品,相声的噱头,绝不应该成为偷换概念的学理。
倡导奇葩题的人强调这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最好办法,其实非常错误。我们打开网页就可以看到,奇葩题和脑筋急转弯、笑话、谜语,灯谜、字谜都是混在一起的,它们到底开启的是哪一类智力?一道小学一年级的奇葩题为“有个孩子叫白方,站在水边看文章”,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吗?答案是“激动”的“激”。一年级的学生不知道学过“激”字没有,让家长和学生一起陷入到如此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的字谜之中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吗?灯谜字谜训练的恰恰不是思维的发散与放射,而是高度的单向与聚敛。发散与聚敛,多少人真正明白过?真正的文化、科学与“奇葩”无关,它只是一种游戏与机巧。它诱导人们挖空心思去钻牛角尖,导致思维的僵化与单一。
寓教于乐没错,但是不能娱乐化噱头化,它是违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奇葩题耍的是小聪明,玩一把可以,但是绝非大智慧。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没人说智慧反被智慧误的。奇葩题是否益智,隻能自己掂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