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学时,学校里也存在对‘差生’差别对待的情况,但不像现在这样‘堂而皇之’。不知道现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荒唐的事儿,而且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说话者名叫赵毅,29岁,在北京市从事证券业。用赵毅的话说,“作为一名曾经的‘资深差生’,对学校里的差别式对待相当有发言权”。
赵毅提到的“荒唐事”,是11月9日被曝光的江西进贤二中初三年级“差生”冒着寒风在教室外考试一事,“当然,还包括此前引起公众热议的‘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涉嫌教育歧视的事件”。
围绕教育歧视问题,近日,《法制日报》展开社会调查。
65.91%的被调查者
在学校受过差别式对待
11月9日,一则江西进贤二中初三年级“差生”冒着寒风在教室外考试的消息引起网友“围观”。对此,涉事班级班主任胡小珠称,“在走廊考试的学生成绩有好有差,不存在歧视‘差生’的情况,没想到事情闹得这么大”。
进贤二中校方认为,安排学生在走廊考试系个别班主任擅自安排,虽是教室紧张的无奈之举,但这种行为已经对学生造成了事实上的歧视。在天气骤然变冷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到走廊考试,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是对学生缺乏爱心的表现。
在此之前,江苏省无锡市曝出学校给“差生”进行“智商测试”一事;陕西省西安市出现了给学生戴“绿领巾”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红校服”事件也一度引起社会关注。一系列的歧视“差生”事件,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差别式对待的讨论。
在《法制日报》开展的社会调查中,对于“如何看待上述事件”这一问题,有28.41%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歧视行为”,51.14%的被调查者认为此类事件是“一种比体罚学生更坏的教育方式”,20.46%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理解,学校是为了加强教育培养”。
赵毅告诉记者,他看到这些“荒唐”的事情时很愤怒,“我上小学时成绩不好,因此经常受老师的‘白眼’。同学诬陷我,我向老师辩解,老师却认为我在说谎。老师还让和我比较要好的同学不要理我,甚至让我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看智商有没有问题”。
在调查中,有65.91%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学校受过隐形或显性的差别式对待,34.1%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接受过”。同时,42.05%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受到差别式对待后会“感到羞愧,给个人成长带来自卑心理”,35.23%的被调查者因为“由于歧视造成厌学等负面影响”,22.73%的人认为“没有太大影响”。
一名被调查者还提出,以前学校的差别式对待还只是在小范围里,现在怎么感觉越来越明显了?还有一名被调查者问,教育上的差别式对待已经开始“堂而皇之”了吗?
“在学校里,以前可能就存在一些涉嫌教育歧视的做法,只是没有被曝光。现在,这些事情通过网络等媒体披露后,被大家所关注,所以让公众产生了此类现象在升级的感觉。”针对一些被调查者的疑问,教育学研究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公众的权利意识在不断提升,“以前对于这类差别式对待学生的行为,公众可能不觉得是侵犯学生的权益,所以也就熟视无睹。这几年,社会一直在讨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消除歧视,所以公众对教育差别式对待问题开始有所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