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辽宁省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03-15
教育部
作者:
  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政策变化的新形势,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整体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效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全省110个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全域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着力办好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义务教育。按照“优质带动、优势互补、逐步覆盖、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强化政策保障,注重统筹推进,不断提高覆盖面。截至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成立教育集团(联盟)485个,成员学校1958所,集团(联盟)成员学校数量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段的43.6%.
  发挥区域特色,创新办学模式。推行“1+X”型办学模式,以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体制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增值。如沈阳市和平区以“实体+联盟”的模式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阜新市海州区采取“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方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发展学区统筹办学模式,采取资源共享、管理互动、课程教学衔接等措施,强化学区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和中小学特色建设的稳定性。如大连市西岗区将学区内不同学段的中小学校结合成“片”,以初中学校为牵引,组成纵向的跨学段教育集团。探索教育联盟办学模式,依托名校校长组成管理团队,组建教育联盟,实现共建共享。如大连市以传统优质学校为基础,结成办学联合体,迅速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朝阳市三中教育联盟在组建当年就实现了薄弱学校招生生源翻五倍,迅速盘活了闲置教育资源。实行高校附属办学模式,依托高校资源和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如大连市依托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设一系列教育集团,以合作方式开展集团化办学。推动“名校办分校”模式,在本区或跨区、跨市新建分校,激发当地基础教育的办学活力。如辽宁省实验学校分别在沈阳市皇姑区、于洪区及本溪市创办分校,形成由校本部、附属幼儿园、赤山校区和本溪市分校组成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形成有效机制,促进融合发展。创新集团管理机制促融合发展,如辽宁省实验学校、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小学以“名校+新校”的模式统一管理,保证新建校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办学;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小教育集团建设“雁阵管理”模式,构建决策层和执行层“条块相辅”的管理架构;盘锦市各教育集团成立管理委员会,采取一套班子分管两所或三所学校的方式直接管理集团内部各校。培育特色课程集群促融合发展,如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教育集团通过总校开发“大语文”课程,西塔分校开发机器人课程,长白岛一分校开发微德育课程,长白岛二分校开发博物馆课程,振兴街分校开发“名嘴课程”,同泽街分校开发“小组合作课程”等,最大程度发挥课程集群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优化集团师资配置促融合发展,如鞍山、铁岭、辽阳市各教育集团积极推动教师共同开展观摩、备课、听评课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交流、取长补短;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教育集团发挥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带动作用,开展跨校区师徒结对、共研共促,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融合发展,如大连市甘井子区依托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名校课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等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名优校长、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教研中的辐射作用,促进集团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集团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搭建线上管理和教研平台,打通资源边界,实现线上课程共有共享,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成果,缩小了集团内部差距,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名校课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等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名优校长、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教研中的辐射作用,促进集团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集团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搭建线上管理和教研平台,打通资源边界,实现线上课程共有共享,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成果,缩小了集团内部差距,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