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家长困惑:乖乖女为何成了“旷课生”
2011-03-03
作者:来源:今晚报

  女儿小琳上初二,最近她经常旷课,即使去学校也不好好学习,上课睡觉,回家不写作业。小琳小学阶段比较顺利,她还经常被评为三好生,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不太听话。小升初,小琳的成绩不理想,初一时,她的学习兴趣下降,但是成绩没有太大变化,家长就没太在意。谁知到了初二,她的成绩不断下滑,服装发型、言谈举止都朝着社会青年的方向发展,还开始化妆。为此,家长和她多次发生冲突,管得紧了,她就用离家出走要挟。这个学期,她变本加厉,经常旷课,家长无计可施,觉得自己的教育真是失败极了。

  专家解读:逃学、撒谎、离家出走都可能是“品行障碍”

  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孙晶老师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小琳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周末都加班,以前他们把孩子送到奶奶家里,小琳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了以后,父母就让她留在家里自己安排周末。妈妈只知道小琳经常出去跟同学玩儿,具体跟谁在一起,玩什么并不清楚。妈妈认为,孩子大了不用管太多。后来小琳的着装和精神状态变化太大了,妈妈才觉察出有问题,发现她经常出入KTV等娱乐场所,想介入可是孩子已经不听话了,进而旷课,要求退学。

  小琳在一年中的剧烈变化令家人难以理解,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心她一直滑向社会不良群体,前景堪忧。其实小琳的问题在初中生中并不少见,超出了简单的学习适应不良或是青春期逆反,就很可能属于品行障碍的范畴了。

  青春期的品行障碍一般分为打斗等攻击行为;歪曲或捏造事实、嫁祸于人等撒谎行为;逃学与离家出走;还有偷窃行为等。品行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一样,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是孩子的个性特点,外因是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生活经历以及突发的生活事件。不过,在青春期品行障碍形成的过程中,不良交往对象的影响非常突出。

  家有少年的父母一定要充分关注,青春初期的情绪动荡,急速猛增的社会活动能力,过于强烈的成人感和粗浅的社会经验,这一切共同组成了孩子成长的“雷区”。有的孩子是“排雷”的高手,稍加指导就能够顺利长大;有的孩子由于身心变化失衡导致偏离常轨,成年人给予指引和帮助也能平稳过渡;有的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力都很低,则要严格监管,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孙晶老师提到,一般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就陆续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关注小升初的成绩、孩子身体变化的同时,必须悉心观察他们心理特点的发展和演变,预防青春期心理障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专家支招:预防品行障碍,三个问题家长不可不知

  孩子跟谁在一起玩儿?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社会活动和伙伴群体。父母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生活都了如指掌,进入中学之后多少都会出现“遥控失灵”的现象。大多数情况是因为青春期闭锁心理和成人感增强,孩子们不再事无巨细向父母汇报学校生活。家长也不必非要认识和熟悉孩子的每一个伙伴,但是必须掌握其伙伴群体的性质。如果只是跟同学在一起,活动场所也只限于校园,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调皮捣蛋、争强攀比、嫉妒猜疑等等,都是孩子们在青春期会出现的一些状况,也就是所谓“没有不犯错的青春期”。但如果孩子有过多的社会活动自由,出现品行障碍的危险性就会成倍增加。鱼龙混杂的社交团体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消极影响和潜在伤害太多,父母必须严格掌控。虽然是中学生了,但是绝对没有到可以放手的时候。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很多流于社会群体的孩子都缺乏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出现负面的自我价值体现。比如认真读书、知识渊博自己做不来,也不感兴趣;而社会关系多、我行我素、任意妄为却觉得很有面子。小时候听话、学习好,上初中完全背离的孩子很多自幼就贪于玩乐,之前的听话和学习好也是为了获取物质奖励和他人的赞扬,并非对知识和学习的真正热爱。孙景老师认为,很多问题显现于青春期,其实植根在儿童期。家长一定要做好基础工程,引导孩子形成对知识和学习的真实兴趣,不能过度使用物质刺激,简朴、踏实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

  孩子能约束自己吗?

  责任感是成长基石。有些孩子再调皮、再找别扭,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合理的底线,有的孩子则不然。如果可以确定孩子具备基本的鉴别力,能够主动自我约束,父母就不要过多干涉,鸡蛋里挑骨头,以免激发过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孩子看着成熟,实则天真,而且自控力差,父母就要多加注意。小琳的父母放手太早,放任、溺爱以及过于苛责的家教风格,都容易铸成孩子的品行障碍。

  孩子是家长的宝贝,即便出现再大的问题都不能放弃,更不能抛弃。孙晶老师建议小琳的妈妈先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还是惦记着分数和名次,关键要了解孩子的社会往来以及她真实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尽一切可能让她坚持上学,回到同龄伙伴中来。青春期混乱不堪,之后能继续努力做事和生活的人很多,父母失去的是希望,孩子失去的是未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