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校园暴力案件频见报端,据粗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20多起。这些新闻被曝光之后,人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都是:“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过去,家长和学校往往以为是孩子们之间的“恶作剧”。实际上,校园暴力包括躯体暴力、言语暴力、情感暴力(恐吓、威胁、辱骂等)和性暴力。
校园暴力存在于全球各地,相较于国外,中国对校园暴力的关注较晚。那么,面对校园暴力,国外怎么做?
美国:
立法先行,依照法律进行规制
近日,一则中国小留学生在美绑架、欺辱同胞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以翟某为首的多名中国高中留学生,绑架了两名同样来自中国的少女,拳打脚踢甚至拿烟头烫一名女生的乳头。令人发指的行为让“大姐大”和同伙面临多项重罪指控。一直认为在国内顶多被教训一顿的行为,令翟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有可能会面临“终身监禁”。
在美国,校园欺凌被称为“bullying”,根据美国教育部门今年5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发生在12至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4 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一名独立于该调查的欺凌预防专家称,学校进行的各种反欺凌项目和努力收到了效果。那么美国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首先,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不断完善有关欺凌的法律法规。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美国绝大多数州也在现实中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降低霸凌行为认定标准。除动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行为外,联邦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立法还把言语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行为认定为霸凌行为。美国法律近年还规定,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也构成霸凌行为,通常称为网络霸凌。
第二,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联邦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而教职员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举报;学校对被举报的霸凌事件必须进行调查;学校须对欺负他人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
第三,加强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如果学生欺负同学,学校会马上要求其家长开家长会;如果未成年学生因霸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霸凌行为与父母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有关,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当,法官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霸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父母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加强对霸凌行为的刑事惩罚。对未满18周岁的校园暴力涉案者,法院通常以辅导警告等方式处置。但如果后果严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作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
第五,严惩霸凌同伙。根据犯罪心理学“同伙壮胆”理论,联邦法律引入“共谋杀人罪”:同伙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也要与杀人者共同承担谋杀罪。这一“共犯连带”原则同样适用于霸凌案件,即便只是帮凶,也与直接欺凌他人者同罪。这对遏制暴力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美国官方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
除此之外,美国近年来也向部分州的学校派驻警察,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
英国:
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段发生在英国考登比斯校园的女学生暴力视频引起热议。画面中的一名女生被同学拉扯头发并被用膝盖撞头。目前警方已对此事介入调查。视频中,一名高年级女生画着胡须,拉扯被害者的头发,将其逼至墙角并用膝盖撞头,还嘲笑其像风中树叶一样瑟瑟发抖。
据《卫报》2015年8月19日报道,一份儿童协会的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广泛存在的校园暴力,英国学生的幸福感非常低。据这份调查,大约有50万10至12岁的英国学生在学校遇到过身体暴力。而在接受调查的人中,38%表示上个月还被同学打过。
这个调查选取了53000个样本,都是年龄在10至12岁之间的学生,分别来自英国、德国、挪威、韩国、波兰、西班牙、爱沙尼亚、土耳其、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以色列和尼泊尔。幸福感调查将英国学生和另外14个国家的同龄人作比较,结果显示英国排在不幸福榜的第12位,比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还低。儿童协会的负责人马修·瑞德说:“学校应该是安全的港湾,而不是战场。这个国家的学生如此不开心,着实令人担忧。而且,数不清的学生正遭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暴力,这太让人震惊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