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要合理确定中考计分科目和分值。各地在制定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确定作为录取计分的科目时,除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的考试成绩计入总分外,至少要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科的考试成绩纳入录取计分科目。
今年起制定时间表 推进中考改革平稳实施
《意见》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的科目,应完整包括国家、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全部科目或内容,具体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理化生实验技能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意见》明确,2018年起将制定指导性时间安排表,推进中考改革的平稳实施。
同时,省教育厅将依据课程标准,统一制定初中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指南,规范命题工作,提升命题水平,引导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对各设区市考试招生组织及命题质量的评估。
合理确定计分科目分值 至少8门纳入录取计分科目
《意见》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应根据考试科目和内容的特点,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结果应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成绩呈现方式,包括原始分数、考试等级、合格与不合格等。要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合理使用测评结果。
《意见》强调,要合理确定计分科目和分值。各设区市在制定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确定作为录取计分的科目时,除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的考试成绩计入总分外,至少要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科的考试成绩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同时,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模式进行试点,现已采取4+6模式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
《意见》指出,各地要指导初中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各地要积极完善客观真实、方便适用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扎实开展评价工作,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
推进招生录取改革 取消体艺科技等竞赛类加分项目
《意见》明确,要坚持指标生分配制度。完善热点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制度。根据初中毕业生数和办学情况,按不低于70%的比例将热点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和城市薄弱初中倾斜。要采取指标生优先录取、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有效措施,保证指标数量总体完成,引导初中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意见》指出,将根据高中学校的类型和特色,给予一定数量的体育、艺术、科技等特长生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特长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得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
同时,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竞赛类高中招生加分项目。
省教育厅将选择部分设区市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综合试点,重点在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使用、加强考试招生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其他地区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从2018年开始,各地都必须做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规范高中学校招生等工作。
扬州目前中考方案符合改革方向
“扬州目前的中考方案基本符合省里的改革方向。”昨天,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2018中考方案尚未出台,而按照2017扬州中考方案,我市普通高中录取实行最低控制线办法,实行热点普高70%招生指标定向分配。
据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为2017年我市中考文化考试科目,在初三年级进行。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按省统一要求组织,成绩计入英语学科总分,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全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以满分30分计入学生升学总分,其中学习过程评价12分、体锻效果评价18分。体育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分区域实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