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7南京中考后四科名师点评
2017-06-19
扬子晚报(南京)

  四科名师点评

  数学

  有区分度,实验进入中考试卷

  点评人:胡松(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幕府山初级中学校长 )

  1、试卷基础题占全卷70%,覆盖了初中数学绝大多数的基础内容和核心知识。试题同时体现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比如:第8题中“南京2016年GDP超万亿”、第13题“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第21题“全面两孩”等等,这样的试题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2、突出能力,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降低了入口难度,试题都设计了台阶式的两至三个小问,第(1)问都较易入手,同时为解决后面问题做好铺垫。例如,第23题,不少学生对于“每增加,每减少”这样的模型虽不陌生,但合理、正确的建模尚有困难,需要试着“排一排”,“列一列”,从特殊的情况入手,进而感悟一般规律,明晰内在的数量关系。第20题、第22题、第27题设置了三个开放性问题,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尤其是第22题,基于在几何学习中无处不在的“直角”,让学生通过“构图+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既有操作又有思维,既有答题空间又体现思维层次的差异。此外,在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后一题以及第27题第(3)(4)问设置了有一定难度的试题。第27题作为压轴题,压在理念、压在立意、压在思想方法的层面,增强了试卷的区分度。

  3、今年数学试卷在数学实验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比如:第3题,其情境源于真实的课堂,通过摸几何体并描述特征,从而发展抽象思维,树立空间观念;第27题源于教材折纸活动,从“可以折出”到“为何折出”,从“可以更大”到“如何最大”,从“构造最大”到“应用最大”层层深入。

  英语

  书面表达引导“会学会玩”

  点评人:黄侃(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一中学)

  朱光成(南京市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

  今年中考英语试卷总体保持平稳,有所创新。全卷所设计的语言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试卷中妈妈在冰箱中给儿子留的便条、路边观察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的实验等,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倍感亲切。2017年江苏发展峰会、2017年南京中小学机器人大赛、2017年南京仙林地区举行的半马和迷你马拉松比赛等近期发生在南京的时事新闻等,这些热点新闻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今年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以给英语杂志KIDVOICE征稿为题,让学生就“学得好的原因”以及“如何平衡学和玩”两个方面表达观点。这样的书面表达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不仅能充分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思想品德

  考到了“一带一路”等热点

  点评人:许冬红(省特级教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研室主任 )

  试题稳健中有所创新。试题既有家国情怀的大视野,又有贴近学生的真生活。如选择题中的河北雄安新区、我国科技成果、江苏发展大会、一带一路建设、全国各地环保督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国家大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国家认同,培养民族自豪感。

  主观题中援引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讲话,引导学生认同艰苦奋斗对国家、民族和自身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探究与践行“梦想成真”实际行动的过程中,积极弘扬和践行艰苦奋斗精神。选择题中关于外来文化、诱惑、诚信、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经济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则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知识,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别等能力。

  试题既源于课堂教学与教材,又高于课堂教学与教材。如主观题中以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探究活动为背景,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中只要能够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积累相应的实践探究能力,就能顺利的答题。主观题中的大渡河连、“铁人”王进喜等素材也来源于教材,利于发挥教材资源在课程评价中的诊断功能和指导功能。

  历史

  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兼顾选拔性

  点评人: 郭蜀宁(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校长)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形式结构,保持稳定。没有偏题、怪题,入手容易,铺垫、引领到位,不为难学生。

  试卷关注初中历史课程特性与功能、目标与要求,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彰显初中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兼顾选拔性,适度发挥考查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适度创设新情境,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学科基本素养的养成。

  适度关注新联系,通过“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体现课程特性,考查学科教育功能的达成。如第2、3、5、10题,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第26题,关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关注国土与主权教育;第8、9、11、12、13、27题,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关注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第14、15、20、21、22题,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及文化的多样性;第16、17、18、19题,关注由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趋势,第23、24、25、28题,关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