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3年江苏中考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海安高级中学
2013-03-05

  在创校初期的近十年中,学校几度迁徙,历经磨难,始终坚持"抗日、反蒋、民主"的方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9年初,海安第二次解放。1949年2月,紫石校董会推崔叔同为校长,学校设初中三个班,计学生108人,教职员工10人。暑假后,共产党员戴希和受命来校任教导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此时,学生已增到230余人,教职员工也有15人。

  1950年1月,海安划归南通专区,紫中由南通专署领导。5月,南通专署丁冲科长、吴景陶督学来校视察,给紫石中学以高度评价。同年秋季,紫中受南通专区文教科委托办高职班,培养财会人员。后来,财会班的全体师生奉命并入扬州财校。

  1951年、1952年,紫中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30余人经审批进入军事干校,有的在朝鲜战场上立下战功。

  1956年,海安县人民委员会接办紫石中学,更名为"海安县中学"。征用36亩地,扩建校舍、操场,设初中12个班和高一两个班,任命徐远绍为校长,崔叔同为副校长,从全县抽调名教师加强教学力量,学校初具规模。

  1957年,学校反右斗争扩大化。副校长崔叔同、语文教师顾梦琴等被错划为右派。

  1959年,学校纠正了极"左"的倾向,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考,语文在南通地区名列第一,除少数政审、体检不合格外,其余全部被高校录取。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和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0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学校调整了师资,明确了以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规模扩大为四轨24个班,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进行五年一贯制的教改试点,勤奋学习蔚然成风,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江苏省颇负盛誉。

  1965年,社教运动开始,浪潮波及学校,运动后期,徐远绍校长被免职,刘宗维出任校长,叶志云任副校长。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春夏之交,学校被迫停课,徐远绍等被打成叛徒、特务;刘宗维校长受到冲击,自缢身亡。此后,叶志云担任"革筹会"主任。

  1967年下半年,军宣队进住学校。学生中逐渐形成了"新海中"、"东方红"、"五一六"三大组织。1968年,三派组织在瓦甸办学习班,5月成立校革会,王洪深调至学校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欣任革委会副主任兼副书记,许正泰、顾学明、贝素兰任副主任。1969年,工宣队进校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同时动员学生上山下乡,1966~1968届高、初中毕业生多数下插,并有8名教师下放劳动。1970年,学校在"开门办学"的口号下,与工厂、生产队挂钩,并在1974年办了北凌分校。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在原有的轨道上徘徊了两年。

  点击查看更多>> 2013年江苏中考示范性高中:海安高级中学学校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