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24个班,每班仅25名学生,一节课老师主讲不到10分钟,其余时间都用于学生讨论……2009年起,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不但没有再出现生源流失的现象,还吸引了越秀、海珠等其他区的生源来校就读。目前,花地中学全部班级都已经实现小班化,而该区的23中、24中等薄弱学校也相继加入到小班化的行列中来。小班化俨然成为薄弱学校逆袭名校的一大“法宝”。
不过,也有教育界人士质疑,在基础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推广“小班”、“双师”等,是否有浪费教育资源之嫌?而由“小班”带来的教学质量提高,能否保持下去?
小班模式 教师靠边站 听学生“话事”
10月23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40多所中小学的教职人员,观摩花地中学、沙面小学的小班教学。
花地中学初二(3)班,25位同学分成5组围坐在六角桌前,教室内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讲台,黑板前的一张小讲台比学生的课桌还小。
上课时,居然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主教老师负责启发和评点,助教老师则主要察看各组学习,给“专注度、进度、准确度、参与度”打分。
40分钟的课,分解成四个环节:自学、互助、展示、评研,换而言之,老师不再“满堂灌”,讲课时间加起来不过10分钟,多数时候,老师可谓是靠边站、听学生说。而无论是讨论还是展示,学生或站或坐或走动,都轻松自如,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