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
“僧多粥少”背后的博弈
不仅仅在广东,实行异地高考的呼声在全国早已此起彼伏。不过,在高考户籍利好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户籍人口成了反对异地高考的主力军。
一名不愿具名的宝安家长说:“异地高考政策应当慎重,并不是说放开异地高考就是一种公平,相反,这意味着对户籍居民的不公。中国的高考制度因地而异,每个地方的教育基础不一样,每个省的高考命题不同,大学录取也有省份差异。有可能一个省的二本学生,在另一个省可以考到一本的好学校。如果实行异地高考,广东很可能会出现大量高考移民,将有大量有限的优质高校学位被他们占据,部分土生土长的户籍居民可能会因而失去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名家长对于高校学位“僧多粥少”的忧虑不无道理。时至今日,尽管高考已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高等教育也并非“考之即上”。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达到64.4万人,共有46万考生获录取,其中本科院校共录取19.9万人,总录取率约为71%。2010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为61.5万人,全省有48万名考生进入大学,录取率达到78%。2011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为65.5万人,招生计划突破了50万人,但因6万多学生在录取之后并无报到,录取率仍然在7字头徘徊。
“如果放开异地高考,户籍居民的录取率肯定会被强力挤压,户籍居民录取率下降到五成左右都有可能。”这名家长说。
深圳一所本土高校的工作人员黄先生也表示:“异地高考这个话题从来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像北大录取北京学生比较多,复旦录取上海学生比较多,深大录取深圳学生比较多。中国的高校建设与维系比较多元,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是很大的一块,因此在招生上优先照顾本地生源也有合乎情理的解释,毕竟户籍人口是各级政府的政策中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其次才是外来人口。如果要真正实现异地高考,对于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如何区分和统筹,将是一个微妙的难题。”
“现在的高考制度并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在宝安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刘志红对异地高考持支持态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于异地高考,从长远来看,广大老百姓肯定是欢迎的多,支持的多。”
刘志红说,她教过许多跟随父母来深、没有广东省户籍的学生,由于不能在深圳参加高考,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初中毕业之后只能选择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等就学途径,尽管这可能并非他们所钟爱的选择。
刘志红认为,让劳务工子女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现行制度也不尽完善:“有一些学生回到原籍读书,成了留守儿童。事实上,离开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承担了很多心理上的负担,很多学生回家之后就辍学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