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到2015年普及15年教育 中考打破一考定终身
2011-11-21
南方网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综合:省政府18日印发了我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据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内容,均被新规划纳为重点任务。

  其中,“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2015年前,全省将普及15年教育”;“农村走读生,校车接送享交通补贴”;以及“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制度,改一次性考试为多次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等新政策备受瞩目。

  到2015年普及15年教育

  到2015年,全省要普及学前到高中的15年教育,要逐步放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升学限制,要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遏制义务教育择校倾向……省政府近日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透露系列事关民生的教育新举措。

  小区幼儿园办成普惠性

  在规划中,“普及学前教育”被放到第一位。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区)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其中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达95%。

  未来五年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在农村,是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举办幼儿园;在城市,则是把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完善幼儿园设置审批制,建立园长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教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估体系。 另一方面,规划以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启动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以政府办园、财政投入、公办教师为主,到2013年底,全省80%以上的乡镇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到2015年,基本健全以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幼儿园、幼儿班为基础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

  5年内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标准

  当前我省中小学“择校热”高烧不断。有专家指出,择校的根源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名校”与“弱校”之间的鸿沟还十分巨大。而今后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校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将更加均衡。

  省政府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总结时指出,我省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水平和群体之间受教育权落实不均衡,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新规划强调,将制订广东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完善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制度;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大中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以及粤东西北地区完全小学和初中力争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其他学校达到“三室一场五有”(按标准配置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和运动场,有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厕所和供教师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学校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宿舍、食堂)要求;到2015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普遍达到规范化标准。

  另一方面,规划改革办学模式,鼓励和支持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农村走读生或有校车接送

  备受关注的农村学校校车管理,以及农村孩子营养计划等,今后5年也将加快实施。

  规划明确规定,要将积极创造条件对路途较远的走读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或交通补贴。另外,逐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化食堂,定期监测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完善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支持华侨农场区域内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为保障全省大批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能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规划提出,要坚持“两个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和“一市一策”原则,推行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积分制管理办法。在不断增加公办学位的基础上,政府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建立各级财政合理分担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放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升学限制。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初升高不再一考定终身

  打破“一考定终身”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制度,改一次性考试为多次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成绩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改革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不断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遏制义务教育择校倾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