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教育局: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探索近视防控新举措
2018-10-30
教育部

  广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以生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始终把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保护学生视力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做实,联动卫生、体育、财政等多部门,整合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医疗资源,探索多部门的深入长效合作,采取多种方式构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社会参与、全员融入”的广州模式,创新性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一、实施照明改造,有效改善学习环境

  2018年初,广州市启动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工作。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阶段任务、经费补助方案等。迅速开展公、民办学校教室照明情况摸查、登记造册,利用寒假进行优先改造,解决教室照度低于国家标准、灯管数量不足、灯管老化、未设置灯罩等问题,截至2月底,已有1247所学校的20573间教室完成优先改造。其次是制定深化改造工作方案,依据国家标准组织专家制定并论证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明确将照度均匀度、照明功率密度等强制性参数列入,明确各教室照明标准,指导各区对1420所学校的60995间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其他场室进行深化改造,改造内容主要是设备更新、线路改造、电力增容等。两阶段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经费5.85050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3.114853亿元,用于解决优先改造阶段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民办学校改造所需经费、深化改造阶段全市所有学校的普通教室和局学校所有教室改造经费。

  二、确保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体能

  2009年起,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合作开展近视防控课题研究,通过试点工作结果显示:增加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体育锻炼一小时。丰富体育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普及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涌现了以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等一批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学校。改革体育课程,让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推广体能训练课程。构建完备体育竞赛体系,促进体育活动开展。基本建成市、区、校三级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各类体育专项赛事30多项,每三年组织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普及率达到40%,市级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参赛学校近1200所、球队1300多支、学生2.5万人。

  三、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完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作业和考试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因升学压力传导的过重课业负担。组织召开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论坛,发出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倡议书,倡议家长进一步提升对教育价值的认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和成长环境。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和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推动学校将更多的课后托管时间用于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活动。

  四、构筑防控体系,提高驾驭近视能力

  2016年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建“广州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联合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举办广州市青少年近视眼适宜防控技术培训班。推出中小学生护眼网,为学生提供视力自测、眼科专家咨询等。开展小学生视力监测工作,对高度近视学生进行随访监测,为重点人群学生建立视觉健康档案。建设“广州市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增加视觉健康管理模块,建立学生视力档案,统计分析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注重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护眼知识。在“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微信公众号推送护眼健康文章。制作护眼视频短片,编印护眼读本。发出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倡议书,倡导“智能手机需要智慧使用”。建立医学院校大学生带动中小学生开展预防近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1000多场,每年服务学校300多所,覆盖学生9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批示,科学谋划,综合施策,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与财政、卫生、体育等部门的合作,开展医疗干预、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学生用眼卫生,鼓励学生参与户外体育锻炼,继续推进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