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8年北京中考地理试题评价(基教研版)
2018-06-26
北京市教委

  一、整体特点

  2018年北京中考地理学科命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为依据,贯彻北京市中考改革的精神,基于北京市初中地理教学实际,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试题难度适中,突出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生活,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凸显价值观导向

  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自尊。

  1.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选择题第3—6题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线索,渗透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爱国主义情感;综合题第41题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为线索,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等。

  2.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选择题第1、2题通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歌词考查乡村聚落;选择题7、8题通过农业古籍《王祯农书.地利篇》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差异;选择题第14—16题通过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考查岳麓山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等;综合题第43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等。

  (二)突出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例如:选择题第13题以长江流域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湖泊的生态作用;选择题24、25题,通过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综合题第41题(4)小题,列举生态涵养区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等,都在渗透人地协调的观念。

  2.区域认知:试题考查学生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的思想方法。例如:综合题第41题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认识家乡的发展;选择题第20、21题认识“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题第42题认识“青藏地区”;选择题第26—29题认识“瑞典”,综合题第44题认识“秘鲁”;选择题第35—37题认识“南极洲”等,尺度逐渐增大,视野也不断扩展。综合题第44题框图,引导学生重温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强化区域认知素养。

  3.地理实践力:试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选择题第38—40题,用乒乓球、木板、铁丝等物品制作简易模型演示地球运动,这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也是平时课堂教学很重视的,考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积累。

  (三)地理图像丰富多样

  地理图像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力工具。试题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试题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地理图像类型多样,有区域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知识结构图、景观图、示意图、手机截屏图、漫画等,共计24幅图。试题图文并茂,图像科学直观,新颖有趣,引导学生既在做题,也在赏题。

  (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试题密切结合社会热点,设置新颖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选择题22、23题“2018年4月,我国空军连续多次出动战机绕飞祖国宝岛……”;选择题35—37题“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宣读来自我国科学考察队员的祝福”;综合题第41题关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等。

  二、选择题

  (一)素材形式新颖、多样,构建不同考查情境,多角度考查学生能力水平

  首先,试题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和情境,从地理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认识。例如在选择题7、8题中围绕《王祯农书·地利篇》,考查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线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其次,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选择题3-6题,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境创设,将地理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再如22题、23题,30题、31题,分别抓住台湾和南海两个热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第三,利用诗歌、歌曲、漫画等不同形式的素材,将不同情境进行整合,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水平。例如选择题第1题,利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构建情境;选择题14、15、16题,利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为情境资料,结合地图考查岳麓山地区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征。

  (二)关注基础、突出主干,紧密结合地理学习过程,形成“基”“宽”“活”“新”结合的考查特点

  充分体现中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考查,不同题组涉及的知识点、内容领域比较全面,层次递进,不同层级比例合适。选材丰富,充分体现试题的“宽”和“活”,让不同学校、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在选择题中突出考查位置与分布,如选择题20题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位置特点,30题考查南海的位置范围,33题考查我国海陆位置特点。同时突出区域特色,阐明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如26题考查瑞典的自然环境特点,21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三)突出地理实践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将北京地域特色与地理实践活动整合,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变化

  选择题情境中体现“把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考出来”,如选择题3-6题,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背景,考查学生选择恰当的地图设计行程路线,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等基础知识。选择题38-40题,考查学生用常见物品制作简易模型,并演示地球的运动。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课堂内外地理学习过程的考查,彰显了地理学科在学习兴趣激发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四)图文并茂,体现地理学习中对学习素材的识别、描述和加工过程,突出学生基于图文材料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主要通过组题形式呈现,每组试题均有文字材料或图像作为载体,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呈现试题内容,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利用图像获取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选择题中涉及到地图种类较多,包括平面图、景观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例如选择题第9题,考查学生从“我国1950-2010年每十年人口净增长统计图”中判读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第14题考查学生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岳麓山峰的海拔;第36题考查学生运用南极区域图说明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三、综合题

  (一)主题鲜明,凸显学科的教育价值

  综合题共四个题目。试题通过不同尺度区域的考查,将世界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凝练成四大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渗透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素养要求。

  例如:41题的主题是“碧水环绕话北京”,以水为主线,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为背景话题,通过北京历史的发展变化、北京的城市规划等内容的考查,突出时空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43题的主题是“丝绸之路续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考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交流方式,体现了认识区域特征、区际联系的地理视角。44题的主题“多元合作谋共赢”,以国际间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为背景,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树立了大国形象,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理解的素养。

  (二)选材和设问角度新颖,具有创新性

  综合题的选材关注不同尺度的区域,从家乡北京到中国独特的区域青藏地区;从丝绸之路的文明的延续到国际间的多元合作,视野逐步放大。这里有生活现象,有国家政策,有世界各国合作与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选材涉猎广泛,形式新颖,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例如:44题的设问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出现,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一致,形式新颖独特。

  (三)充分体现了中考是义务教育最后一课的理念

  试题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的考查。首先试题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将学习内容领域、学习能力和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形成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比较从容地通过回忆课堂学习过程、利用学习中的积累和方法、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使得学习过程和考试过程形成完美的统一。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复原课堂学习过程。例如:44题,该国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区,学生可以通过读图提取相关信息,并依据地理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完成本题的作答。题目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也强调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再如:42题,以雪域高原科学考察的真实地理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复原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将探究的方法与意识延伸到考场外,终身受用。

  (四)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在综合题中,设计了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全面展示思维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增强自信。

  例如:综合题42题(6)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该题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生态保护、特色文化等角度,考查学生对该地区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开放性和选择性的试题,利于学生将平时学习过程中掌握较好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应用,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水平。

  四、对一线教学复习建议

  2018年中考首次增加了地理学科的考试,此次试题对初中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突出注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深入理解课标及《考试说明》的要求,整体把握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关注课堂,注重基础,从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学习过程,转向设置情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注重基础知识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的识别,理解、分析和应用,而不是单纯知识的记忆,引导教学更多的从课本的学习到真实地理环境中的学习。

  (二)关注生活实际,把日常遇到的地理问题带进课堂,再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应用到生活中

  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充分利用图文等学习资料,地图工具和地理方法学习地理,解决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地图要素和识图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能够利用地图认识生活环境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通过对学生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地理问题和现象的描述说明和解释,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并学会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引导学生用地理学科的视角观察、解释生活现象,改变生活习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时事热点,注重平时的积累。

  地理学科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在地理教学中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通过国家、区域等地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时事热点问题,注重平时的积累,让地理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渗透地理学科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借助综合思维,深化区域认知

  地理是研究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关系的科学,充分认识地理事象的特点,尊重其发展规律,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既是地理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也是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认识和分析,从不同尺度、不同要素、不同过程认识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内的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各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过程;深化学生对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区域联系的认识,最终学会运用区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五)加强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注重不同形式的地理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次中考在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单独计分的前提下,在试卷中仍然有大量取材于学生地理学习实践活动的题目。例如,选择题第38、39、40题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地球仪模型并演示地球的运动等,这充分体现了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引领学生从观察、体验到阅读思考,将生活、阅读、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综合设计,全面实施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课堂实践、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研学旅行等不同形式,构建开放地理课堂,将学生的地理学习真正与实践活动结合,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教学和实践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地理学习中,都能通过学习有实际收获,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点评人:

  陈 红 教研员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孙宪云 教研员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文胜 教研员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宗连杰 教 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高振奋 教研员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