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学校是满足民生需求、维护民族文化之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奠基工程。我国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学校出现了城镇挤、乡村空的现象,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到2017年底,我国乡村还有5.77亿常住人口。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方针要求我们继续加强农村教育,让农村人口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农村学校是美丽乡村之魂,是链接现代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桥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和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办好农村学校是政府对农村人口的义务也是国家发展的需求,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发展利国利民。
《指导意见》在政策对象上体现了对农村教育关键环节的精准定位。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义务教育的短板,更是农村教育的重要力量。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寄宿生群体,办好寄宿制学校关系国运民生。乡镇寄宿制学校规模效益高,是满足居住分散的农村人口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照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的可行措施。因此,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符合我国国情。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义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覆盖学生数少投入效率低,但小规模学校的社会贡献不容置疑。一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满足并维护农村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和权力;二是保障边缘人口的受教育权,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意义重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选择小规模学校就读的原因,八成家长是为了就近方便,两成因家庭无力支撑孩子去更远的地方就读。
《指导意见》对乡村教育治理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首先,将小规模学校明确按人数界定而不是按学校属性、规划建制界定,并与中心校一体化办学,突破了学校间属性不同权力不同的局限,符合学校办学规律,有助于不同规模学校的平等发展。其次,实施小规模学校教师轮流任教制度,将有效破解教师对一去定终生的畏惧,可以兼顾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发展,将有力缓解乡村小规模学校严重缺教师的问题。第三,办学条件上提出针对两类学校特点,要求各省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将从根本上为两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确立强制性制度依据。第四,建立外部支持系统,明确教研员、责任督学、信息技术人员对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助于消除小规模学校遇到困难和问题因偏远闭塞而求助无门的现象,通过外部支持力量将小规模学校与外界建立起制度性的连接。
《指导意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中国社会正在向实现全面小康迈进,兜底部的教育政策也应反映时代变化和人民需求的提升。资源配置既要本着“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又要顾及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发展权。《指导意见》对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教师职业发展、文体活动保障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无不是从发展角度保障农村师生的平等权力,体现了国家与时俱进的发展权理念,以及发展权保障的可持续性。对师生生活、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规定让国家政策有温度。《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1-3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不超过半小时,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身心特征。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国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小规模学校将逐渐成为乡村学校常态。为提高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从制度保障角度考虑,督促各省尽快制定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要求地方研制教学点基本办学标准,各地落实得并不好。《指导意见》颁布后,中央层面应加强对地方研制小规模学校标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办学标准研制应坚持以下原则:软硬兼顾,突出内涵发展、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等软性因素。资源配置标准不宜采用生均指标,而应以班数、学科数量或者课时为依据制定。划分底线标准和规划标准两个层次适应地方差异。资源建设采取精要原则,避免低水平建设导致生源流失而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是,从教育质量提高角度考虑,兼顾小规模学校缺乏师资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小规模学校推广以混龄为特征的复式教学,不仅要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还应开发适合复式教学的资源材料。在保障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强课程整合推广主题教学,各地组织力量开发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主题教学单元。
三是,从外部支持强化角度考虑,加强社区援助的争取,深度推进家校合作。调查显示,如果学校开设种养、生活技能等课程,八成多的家长愿意作为校外教师来上课。在教师辅助下家长或者社区居民授课,可解决小规模学校教师过于劳累、学校活动课过少、部分课程开不齐等问题,也有助于增进社区与学校的互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建设和管理家乡的意识。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任春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