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暑期阅读不妨来点“自助餐”
2018-07-09
中国教育报

  暑期阅读建议 教师篇

  又是一年盛夏时,成为亮丽文化风景的教师暑期阅读即将拉开大幕。假期是为师生休养生息准备的,不过作为读书人的教师,阅读正当时。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也会有“一千种阅读”。

  可以啃读。朱光潜先生有言:“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对教师而言,平时忙于教学、管理,拿不出大块的时间来,也不能安静地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上一本书。暑假来了,总算有了整块的时间,您可以沏上一杯香茗,咬定一部经典,慢慢地去啃读。经过千百年淬炼的经典,不好好啃读,哪会有大的收获呢?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也说,教师要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啃读经典,会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出一个清醒的头脑,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觉,克服自卑、琐细、无知、狂妄。啃读经典,会助你贯通古今,增添人生的厚度。

  经典必须慢慢读,且需要反反复复地读。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如果能反复读,那么深藏在文字背后的精华就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润泽你的思想,陶冶你的情操。

  庄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但书籍是海量的,我们不妨选自己喜欢的,比如《论语》《学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教育经典,好好读,好好用!

  可以悦读。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在暑假这个能够“独处”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受用书籍带来的无边的“荷香月色”了。

  喜欢读自己喜爱的书,没有指令性,没有强迫性,率性而为。喜欢读国学的,不妨读读冯国超先生注译的“国学经典规范读本”丛书。这套国学启蒙丛书,严谨、细致、完美、规范、权威、美观、大方,老少皆宜,都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这些蒙学经典。喜欢读历史的,不妨读读司马迁的《史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喜欢科幻的,不妨读读刘慈欣的《三体》。喜欢诗歌的,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些中华瑰宝……

  可以亲子共读。所谓“亲子共读”就是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张贵勇用8年多的共读经验告诉我们,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最美的双赢。

  其实,亲子共读,读不是目的,交流才是根本。正如张贵勇所言:“在我看来,与孩子探讨故事更重要。在此过程中,你才能知道他的小脑瓜在想什么,也才能摸清他的思维特点、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他的所爱所好等,毕竟好的教育首先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深入了解上。”融洽的亲子共读还可以弥补教师与子女因“灯下黑”产生的裂痕。

  可以补读。平时想读,因为各种原因没读的书,现在可以读了;平时读了但因有事耽搁下来的书,现在可以接着读了;平时读了但又有困惑的,现在可以更好地思考了。“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古训告诉我们,欠什么账也不要欠读书的账。这个暑假,笔者决定把欠账多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完。

  可以整理阅读碎片。有的教师平时抽时间阅读,记下不少笔记或是写下不少心得,可是没时间整理,阅读“成果”好像一盘散沙。暑假来了,正好整理。对平时写下的碎语、短章、教学感悟、管理体会及笔记、摘抄,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假以时日,文章会问世,著述也会问世。

  暑期读书,教师们也会遇到“想读书又不知道读什么书”的难题。我们可以从中国教育报最近几年推出的“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选择,可以从“教师书房”推荐的书、名师倾情推荐的书单中选择。

  去年暑假前,笔者看见了语文界名师黄玉峰倾情推荐的书单,其中有岳南著的《南渡北归》。我便选定了这本书,书读完后也就有了《大师的启示》这篇小文:“读书多年,还没有遇到这样一部书令我读后心中滋味万千,无以言表亦难以言明。书的封面印刻着醒目惊人的‘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但大师们一个个如雕像一般已经竖立在历史的时空里,也会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读这样的书可以擦亮你的眼睛,祛除蒙在心灵上的遮蔽,更可以让你看清中国文化长河之中流砥柱,触摸到真正知识分子的脊梁……”

  另外,读书贵有法,方能事半功倍。“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胡适也撰文告诫读者:“读书不但要眼到、口到、心到,最要紧的是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是一向赞成的。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读书后也要留“痕”。“痕迹”可以有大小,有深浅,形式也不拘。可以是读书评论、读后感、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圈点批注、精彩摘抄、只言片语;可以用活页本记,也可以用微博、说说、日志、博文、简书等网络工具留痕。

  与常人的读书不同,教师读书还是要有目的的。锯响就应有末,读书就要有收获。比如笔者再次读《论语》,对“怀才不遇”有了彻悟。孔子陈蔡绝粮,子路质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孔子是这样回答的:“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是否怀才,是个人品质修为所成,能不能怀才有遇,这是由时势所决定。君子有才不遇者众矣,哪里独有我孔丘一人!

  一个人的真正成长,就是要学会担当,特别是对委屈的担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也云:“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就是古人行事之真理,透彻领悟此理,何来怀才不遇?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但我要说,“悄悄成为自己”就是读书带给你的好运!对作为新时代阅读的“领读者”而言,“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学知识,而是要发现自己,发现良知”。也就是说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

  (作者系天津市天津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教育部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