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三口之家中,孩子的出息成了家庭的“希望工程”。在目前学生面临高考和中考的阶段,做父母的可能比迎考的学生还焦虑。因为孩子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期望,是他们的向往。
状态很好的学生家长,为自己孩子的领先优势而宽慰。状态极差的孩子家长多半已经认命,给孩子多一些机会,对孩子未必出类拔萃的心情倒比较平和。当前,却还有不少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家长都在为他们的问题而揪心。家长都知道孩子平时读书用功,成绩可以,不调皮也不惹是生非,每天功课都要做到后半夜。孩子如此用功,但每逢测验和考试成绩却很糟糕,令老师和家长都很吃惊,为之可惜。但对于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却了解甚少,帮助他们则更是束手无策。
案例: 最近有个初三的学生,父母带他一起来咨询。父亲说孩子是又懒又“作”,母亲说起孩子也是有气而无力,学生却十分委屈,因为父母都不知道他心理深层次中的困扰。经过一番细致的谈话,了解到该学生的问题有以下一些特征:(1)从优到差。他原来是个好学生,还是班级中的班长。但进入初三后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他学习效率变得较差,成绩也明显下降,很快从优等生变成了差生。(2)从勤到散。原来认为努力和勤奋能够改变学习上出现的落差,但实际效果事与愿违。多次考试成绩的挫败,严重打击了他的锐气,使他变得松垮和懒散。(3)从欣到闷。作为班长原来多少在班上有些优势感觉,但当学习成绩下降后,无形中被老师和同学另眼相看,委屈和沮丧已转换为一种闷气,除了闷闷不乐外,时而会爆发怨气和怒气,甚至还会出现愤怒状态。(4)从信到卑。自信是学习奋发的基础力量,但自信被挫伤后,勤奋已不再能体现出高效率,取而代之的则是力不从心,对自信的疑虑。事实上他的自卑油然而生。这种自卑不仅表现在对学习退步的恶性循环,也体现在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同度的下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