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泰州姜堰实验初中:用信息化技术与"智慧课堂"高度融合
2015-10-23
中国教育在线

  二、信息化为“师生共进”拓展了新天地

  泰州姜堰实验初中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共进”——“成就教师今日,造就学生明天”。学校及时将信息化与“智慧课堂”嫁接,使师生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获得了新的、共同发展。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很多优势。传统的课堂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得知识。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的学不懂不愿意请教老师,更多的是放学后便离开学校,向老师提出疑问的时间机会也不充足,相当部分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肯与教师交流。因而,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对问题解决的需要。

  应用“智慧课堂”平台,把所学内容在课前预习阶段分解为多个知识点,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智慧课堂”底层开发技术,教师可以控制学生平板电脑,教师讲课时学生的平板电脑处于锁定状态,只有互动时或教师允许学生自由操作时,学生的平板电脑才能进行相关操作,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课后布置作业,将作业的讲解过程呈现给学生,完成批改后,学生可以查看自己作业的结果。

  教师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成绩、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成绩;家长也可以更好地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在节假日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网上开展实时讲解和个别交流,这对于解决家长担心的课后学业辅导提供了保证。

  能够更好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作用。学生学习方式逐渐由听老师“讲”,逐步成为在教师主导引领下的自主生成学习;学生也由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融入学习进程的“思考解问”,主动性得到增强。以信息化为教学载体的“泰微课”的出现,还使得学生一方面能针对课堂学习中不懂的知识点反复听,有效弥补听课的不足;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筛选重点难点,将自己的不懂的知识以“智慧课堂”方式反馈给老师。

  有效解决学生课后解惑难的矛盾。与过去多年实施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相比,在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五严规定”,特别是认真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后,一方面,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切实促进了教与学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学生在校时间,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客观上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缩短了。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部分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学习效果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照看孩子,不得不在放学后把子女送入家教机构补课。家教的存在,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发展下去对学校教育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估量的。为制止不正之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颁布“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很多家长提出了他们的困惑:放学之后,孩子的问题向谁请教?

  基于电子书包的“泰微课”,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通过微视频先行列出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网上答疑,进一步实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家里就能解决很多学习上的难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基于信息化的“泰微课”,在与网络游戏和电视争夺青少年时可以发挥一定作用,能够为学生多赢得一些知识学习的时间。

  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采用视频方式传送“泰微课”,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碎片化”,同时提供题库和知识点检测,支持网络虚拟实验,提供强劲的网络交互,记载学习过程和进行学情分析,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引导和适时发挥主动推送功能。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比运用“电子白板”上课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解决使用技术问题。我校对各备课组进行集体技术培训,反复强化实践研究,微视屏则采用交互协作的办法进行,上课的教师人人会拍摄、剪辑、合成、传送;其次,需要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主动适应互联网学习条件下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预设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再次,善于引导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共同成长,避免将互联网作为玩耍、无节制聊天、浪费宝贵青春的场所。

  同时,教师在制作“泰微课”微视屏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接受性水平,也要考虑到发在网络上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阅和推敲。因而,必然要苦下功夫,结合教学目标研究学生,专研教材,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同时,还要做好各种教学预设,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去考虑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以己昭昭,使人昭昭”。教师在反复“磨课”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备课、向网络发送“泰微课”视频过程的历练中,可以丰富知识学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