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苏薇:半路出家的巧手老师
2018-09-21
中国教育在线

  苏薇,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教师。她也曾就读于一职服装专业,92年留校任教。2003年由于美容美发专业缺少专业教师,她决定转型。半路出家,可真是不容易!她认为,不是自己最终选择了美容美发,而是美容美发最终选择了她。为了学习专业技能,她抛家别子跑到市区乃至全国各地去学习,以至于当时才上小学的儿子早早地就学会了在地图上找妈妈。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品味和一双巧手,再加上勤学苦练,苏薇成功地拿起了化妆刷,让美容美发专业在延庆一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她的日历上没有寒暑假和休息日,从来都是5加2、白加黑的状态。还记得,在学校示范校创建期间,她积极联系企业,带着团队成员奔波往返于市区乃至全国各地,不断引领教师向科研方向发展。示范校的工作夜以继日,过度的劳累把她送进医院。旧疾复发、二次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她,依然为学校申报示范校以及设备招投标的事情忙碌着。自己大病初愈,父亲却又遭磨难,学校示范校验收迫在眉睫。

  为了工作,苏薇只能把对父亲的担心、惦念、愧疚深藏心底。父亲生命最后三个月的缺席成了她永远的遗憾。苏薇看上去弱不禁风,但瘦小的肩膀却扛起了千斤重担,26年的职教经历,她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精力交给了岗位,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职教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永不服输,勇挑重担、勇争第一、勇往直前......

  我是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中学里的后进生,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一、排除学生自卑心理,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职校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职校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职校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职校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他们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排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师生应相互融洽

  职校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职校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职校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记得有位哲人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职校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有位教育家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三、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建立师生互信

  职校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四、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校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以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职校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五、排除他们的惰性心理,提高其职业素养

  有些职校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不外乎1.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拖拖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是上不去。2.受现在社会上“读书无用论”影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职校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进职校生的转化,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家长都疏于与孩子的沟通,有的虽然进行了沟通,但是无法做到有效沟通,对此,我的建议如下:

  一、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

  平时,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少,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约占2/3,寒暑假与节假日,与父母相处的机会更多,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考虑如何教育孩子,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有些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万事大吉,家长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没病没灾就行了,而教育则是学校、教师的事,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不甚关心。家长有依赖学校思想,这种不与学校合作的态度使学校的教育成果难以得到巩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

  从孩子入学那天起,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以便主动配合学校,督促和协助子女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计划。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上学读书,仅仅看作是学文化、学知识,于是上学讲作业,回家做作业,过分地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学校有计划地为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计划则不闻不问,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这会大大影响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影响学校乃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后影响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家长首先要树立对学校教育的责任感,要尽力配合,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如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孩子在家里适当做一些家务,家长应积极支持和督促,千万不要嫌孩子动作慢,不象样而代劳。老师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某些方面进行巩固和提高,如带孩子进行郊游、观察大自然的现象等等,家长应尽量做到。

  三、家长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家访

  老师上门进行家庭访问,是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家长应主动热情地接待,不要认为老师总是来“告状”的。家长可以请孩子一起接待老师,共同听取老师对孩子成绩的肯定,错误缺点的批评,并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有利于加强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进步。有的家长听到批评就皱眉头,强词夺理,责难老师多管事,偏袒孩子的过错,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争辩,有的家长甚至故意当着老师的面打孩子,或者老师前脚出门,后面就传来家长的打骂声和孩子的啼哭声,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而且会激起孩子对老师的怨恨,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影响孩子的进步。对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家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与老师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缺点错误的原因,并表示要帮助孩子加以克服改正的决心,恳请老师多加关心与帮助,使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同时要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即使孩子的缺点错误事出有因,与老师说的情况有出入,也应肯定老师的用意是好的,并婉转地向老师加以解释,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的威信。总之,家长要搭个桥,使老师与孩子成为朋友。因为,老师对学生不存在偏见,孩子才会对老师信任尊重,这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家长平时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的双向活动过程,要使教育有的放矢,收到预期的效果,教育者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经常联系,互相沟通,互通“情报”。但由于教师负责的教育对象多,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最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应经常进行校访,实事求是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哪怕是孩子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家长都应及时向老师反映,同时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分为一般联系和特殊联系两类。一般联系是指经常或定期地就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社会活动、友伴交往等各方面作一般性情况交流,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一般联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书信或电话来往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一般由孩子带信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其的关心和信任,有条件的家长可常与老师通通电话,互通情况。

  2.登门拜访可去学校或老师家里面谈,一般以携子女同往为宜。在交换具体意见时,可适当让孩子参加讨论。拜访老师切忌送礼讨好老师,否则会让孩子感到教育这样神圣的事也可以走后门,对孩子成长不利。

  3.审阅日记或周记在指导孩子写好日记或周记的同时,家长可通过日记或周记交流有关看法。

  4.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特殊联系是家长针对特殊的具体问题,如开学初或学期末,家长较长时间出差前后,孩子在家有异常表现(如对老师或同学不满、心神不定),发生越轨行为,家庭内部发生意外事故(如亲人故去、家庭纠纷等),等等。与老师取得联系,以谋求妥善的解决办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无论是一般联系还是特殊联系,家长都须注意:

  1.不护短家长与老师联系过程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家长不切实际地偏袒孩子,报喜不报忧,惟恐孩子在校遭老师冷落。事实上,隐瞒孩子的缺点,会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甚至铸成大错。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地向老师介绍情况,既不夸大优(缺)点,也不掩饰其优(缺)点。

  2.根据情况让孩子回避或不回避因为一般联系是正常的情况交流,联系前可要求孩子自己汇报自己的情况,供家长参考。联系时可允许孩子在场,尽可能让孩子参加讨论,发表意见。特殊联系让孩子回避为宜。3.尊重老师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联系,在联系过程中不要抱怨学校和老师,应维护老师的威信。教育孩子听老师的话,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即使受了委屈,也应尊重老师。

  五、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与家长学校的学习

  家长会,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任务、特点,对学生的要求,及向家长提出如何配合学校的建议等,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家长要尽可能参加,借机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校的整体情况,以及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目标,改进教育方法。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主要有两种:一是全校或全年级或全班学生家长参加的,通常是在学期开始或期中、期末进行;另一种是从具体问题出发,召开部分有关家长参加的小型家长会,用以研究专门问题,及时解决。

  家长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尽量注意以下几点:

  (1)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如确因工作忙脱不开身,则应向学校老师说明情况,请假,日后约请老师补上,不要错过时机。

  (2)赴会前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主管教师作个别交谈,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

  (3)要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重点领会学校工作的进展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动势,从而明确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

  (4)回来后与孩子认真谈心,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订下一步努力目标。

  六、家长要对学校教育进行调整与平衡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调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调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二者总是处在矛盾的不平衡的运动中,只有两者关系协调,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中间,家长的调解作用不可忽视。例如,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有抵触时,家长就需要调解、平衡一下,给孩子讲明老师批评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改正缺点的方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学生对老师的表扬沾沾自喜时,家长也要平衡一下,给孩子指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前进的道路还很长,不能满足点滴的进步,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给孩子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帮助孩子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

  2.调解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孩子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到处都可以遇到是与非的问题,由于学生认识能力较低,辩别是非能力较弱,老师又不可能全部了解,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模仿错误的行为,照搬错误的言论,就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孩子搞清是非。

  3.调解各科知识间的关系,学生在校学习是多科长进的,由于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兴趣不同,常常出现偏科现象,这种学习上的不全面发展,单靠老师是难以解决的。学校老师只能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但不能完全控制学生对每一学科使用的时间比例。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多注意,及时引导、纠正。例如,孩子的朗读能力较差,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多进行朗读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不强,家长可以多带孩子郊游,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孩子的计算能力偏弱,家长可以由浅入深,运用实物启发孩子理解题意,并进行运算……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各科知识的“盈亏”关系,应该在学校各科知识基础之上发展特长学科,使孩子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注意要让孩子协调地掌握各科知识,不能偏废。

  4.调整德、智、体、美、劳的关系,党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有的学生常常是学习好,但不爱劳动;有的学生喜欢蹦蹦跳跳,不爱读书;有的学生则只管读书,不讲文明礼貌……表现了极大的不平衡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有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对于那些学习好,但不爱劳动的孩子,要加强劳动教育,创造劳动机会;对于那些喜欢唱唱、跳跳不爱读书的学生,要培养静得下来的习惯,并进行读书目的性的教育;对于那些文明礼貌不够的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使他们能够讲文明懂礼貌。

  5.调解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家长应做好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孩子处理好伙伴的关系。切不可对自己的孩子护“短”,而应该问明情况,弄清是非。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对方错了,则应要求自己的孩子谅解对方。家长这样处理问题,不仅帮助孩子明辩是非,而且可以使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调解纠纷应有的文明态度,从而促进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

  一个素质优良的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会以自身的素质深入吸引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敬重、喜爱和信任。当他像磁铁一样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时候,他就能卓有成效地实施教育了,这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上一定是强者。

  社会心理学的吸引效应,研究了人际交往中怎样吸引别人的种种因素。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与学生交往,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吸引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呢?我认为起码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以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对学生进行品行吸引

  为师者是人之模范,和社会其他职业比较起来,“教师”这个职业对人的品行风范要求更为严格。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土地、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品行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度讲政治的教师队伍。“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学生中会渗透于全部教育教学之中,它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都起到典范作用。德高为范,师德修养不高,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学生从心理上疏远老师,并在行为上排斥他们。他们的说教也会在学生心目中贬值,所以要想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要具有高尚的灵魂,就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以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给予能力吸引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是学高为师也非常重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位业务能力的要求更高。素质教育是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当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走出来,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应用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只是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自学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的让你教,跟你学。学生就会称赞你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好老师。

  三、以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感情吸引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有的人甚至把教师说成是学生的第二个母亲。教师的任务实际上是向学生不断提供精神食粮和知识食粮,使他们健康地、茁壮地成长起来。爱学生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要提高教师“忌事、忌语”,当学生在认识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事实证明体罚或许能换来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但这实在是伤害师生感情为代价的。而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却必然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爱学生自然也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这种关系相互吸引,教学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矣。

  四、以身礼仪的审美素质对学生进行形象吸引

  教师的形象好不好是由学生评议的,任何一位教师,自从你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你便置身于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最先看到的是你的形象。从此你的服饰打扮、一举一动就要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了。因此如何树立教师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形象包装”是马虎不得的。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有教育。对人生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性是很强的,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楷模。教师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要从一切为教育学生着限,不能忽视自己的仪表美,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特别是女教师在教学日常中不能穿紧身服饰,不能穿超短裙,脸上的涂脂抹粉不能太浓。男教师的衣着与头发也要十分讲究大方得体。每个教师举止要文明、稳重,仪表要端庄。自我塑造一个美好的教师的形象,这不仅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美感,而且容易吸引学生的敬爱之情。我们要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的人生。

  教师具备了以上良好素质,就可以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业务知识,敬岗爱业,为人师表,我们就一定能成为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一个收学生爱戴的教师,从而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