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大换血" 史铁生"接班"周树人
http://chuzhong.eol.cn/ 来源: 作者:文汇报 2013-09-05 字体:大 中 小
昨天,一则“人教版语文教材送走鲁迅迎来史铁生”的新闻成为网络议论的热点。在一些教师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阅读实际,但也有教师认为初中教材不应回避“鲁迅”,而应精心选择适合的作品引导学生阅读。
今年新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30篇课文中,9篇做了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删掉的课文包括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蒲松龄的《山市》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亲情单元”中鲁迅的《风筝》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代替。
有则调查关于“你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么”的问卷结果显示:持“反对”意见,认为鲁迅的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的占71.5%;持“赞同”观点,认为“鲁迅的文章内容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太深刻了”占20.9%;表示“无所谓”的占7.6%。
观点一:
删《风筝》降低阅读难度
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删掉《风筝》一文,上海市金汇实验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单云德认为有一定道理,可以降低阅读难度。“《风筝》选自《野草》,《野草》是鲁迅最为难懂的一部作品,揭示的是他在那个迷茫时代的内心世界。”单云德介绍说,“《风筝》讲述了鲁迅年幼时与弟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他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于是也不许弟弟放风筝,甚至还粗暴地毁掉了弟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文章写于1925年,时年鲁迅先生44岁,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深广使他对过往的事情有了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七年级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障碍。”
上海语文教材也选用了《风筝》一文,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单云德在给学生上这一课时确实感觉有点难,他认为,经典作品与普通文本的阅读是有所区别的,要求学生在读懂字面义基础上,还要品味作者内心表达,这对初中学生是有难度的。“这样的文章可以适当后移到高中阶段。”
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
好高中
国际学校qq群:512900566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