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凉山州实施“9+3”职教计划 9444名学生到内地优质学校就读
2018-08-14
中国教育报

  技能扶贫,提升农牧民脱贫致富能力

  的呷莫是来自喜德县的彝族农村姑娘,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走出大山。

  因为州里的“9+3”中职免费教育政策,2014年9月,的呷莫在家人的支持和期盼下来到了承担“9+3”任务之一的成都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幼教专业。“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费补助,没有一点后顾之忧。”的呷莫说。

  竞选班干部、进入学生会、当学团委副主席……3年间,的呷莫从自卑走向自信。3年之后,的呷莫带着“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毕业,并在学校组织的用人单位现场招聘会上脱颖而出,被一所学校录用,很快成长为教务主管。

  的呷莫的故事是凉山“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受惠者的缩影。

  2009年,四川省在藏区探索实施“9+3”计划,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免费中职教育。随后,该计划推广到四川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市。

  近年来,凉山州深入实施彝区、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在彝区10县和木里县招录4800余名初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职学校就读。对这些中职生,四川省给予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和杂费的资助。

  目前,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共有9444名学生就读于成都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等内地32所省属重点职业学校。为了这近万名学生上好学,凉山还派出了“9+3”驻成都联络组和各校驻校干部84名,帮助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做好“9+3”毕业生升学和就业工作等。

  花大力气狠抓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游开军说:“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有助于实现‘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目标。”

  盐源县博大区彝族小伙子则阿色是四川省商务学校2014级烹饪专业学生,2017年毕业后就被成都市一家火锅店“抢走了”,现在月收入已经有六七千元。“只要不怕苦、不怕累,踏踏实实学习、工作,就能在学成之后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善家庭的现状。”则阿色朴实地说。

  凉山“9+3”学生的成绩不止如此。凉山“9+3”驻成都联络组负责人王正友介绍说,“9+3”对口单招的优惠政策,也让更多苦难家庭子女实现了大学梦。2014级和2015级凉山“9+3”毕业生升学共计1660名,将从本质上让1660个家庭从思想上脱贫,从而带动物质脱贫。

  除了异地培养外,凉山还采取自主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州级财政每年安排职教攻坚经费2000万元,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目前,全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8所(含两所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08万人。”游开军说。

  技能扶贫,扶助的不仅是代表大凉山未来的孩子们,还有当下的农牧民亟须脱贫的现实。

  暑假刚刚开始,西昌学院专家、教师便马不停蹄地奔向田间地头,利用科研和专业优势,开展乌洋芋育种和种植技术指导。“听了老师们的讲解,才知道乌洋芋的价值。今后,我们要科学种植,把小小乌洋芋做成大产业,早日奔向小康。”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东山乡东方村四组的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2015年4月,西昌学院获准立项建设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仅仅经过500多天的连续研究,该中心便取得了11项国家专利技术,研发出18种马铃薯系列产品,为马铃薯主粮化与凉山彝族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凉山已有越来越多职校、高校参与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来。高山草莓、羊肚菌、西门塔尔牛、农家乐……在凉山各类院校专家、教师的奔走下,在这片“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的丰饶土地上,彝族老百姓干劲十足,日子节节攀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