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2018-12-13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编者按:教育公平始终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40年来,北京市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从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再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过了一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发展之路。

  坚持公平优质配置双轮驱动解决上好学

  义务教育入学问题是广大家长始终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促进教育公平、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热切期盼上,北京市教委始终坚持入学机会公平和优质资源配置公平双轮驱动。

  在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上,近五年来,北京市教委使出铁腕手段,大力破解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择校热问题。据介绍,从2014年到2018年,北京市就近入学规则越来越完善,就近入学率逐年提高。同以往相比,人民群众对就近入学越来越满意。

  同时,北京市实施校额到校招生方式,持续加大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精准投放力度,重点向一般初中、乡村学校倾斜,让每个孩子公平享有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和家长就近入学的意愿和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实现全市公办小学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含大学附中)100%实行划片入学,全部参加派位。今年初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6%、99%以上,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2%以上。

  在努力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上,北京市教委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着好的教育,其中首要的就是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为此,北京市教委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为目标,以扩大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在市级统筹推动下,各个区立足本区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出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图”,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努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横向集团纵向一贯带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40年来,为解决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问题,首都教育通过新建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采取“学区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实现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据初步统计,北京市全市目前已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0多个,覆盖学校410多所,覆盖率为全市中小学校数的25%;已有学区130余个,覆盖学校1000余所,覆盖率为全市中小学校数的61%。特别是全市十个远郊区的教育集团和学区比十八大以前大幅度增加,目前已成立近68个教育集团,覆盖120余所学校;形成70余个学区,覆盖320多所学校。

  同时,北京市各区还在纵向上打通学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连贯布局,包括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的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衔接的入学选择,引导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提速普通校成长为优质校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据了解,目前全市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15所,约占初中校总量的23%。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实施第二阶段为期三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重点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六个城区将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城六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多方助力首都基础教育走上优质发展快车道

  针对全市普通中小学,北京市还启动系列计划通过高校支持中小学建设、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等撬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使优质教育资源既有实质性增量,也有流动性均衡,使普通校发展走上快车道。

  其中,高校支持中小学建设方面,29所在京高校对口支持57所附中附小建设,已经有近9万名中小学生和6000余名教师在项目中受益。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方面,五年来项目单位从第一批城六区9个教科研机构拓展到覆盖全市各区的21个教科研部门、50多所学校。民办教育机构方面,北京市教委通过购买服务引进新东方等20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通州、平谷等11个区的近百所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改革中,覆盖学生近5万人。在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项目中,北京市教委协助东城、通州等10个区的170余所普通中小学聘请英语外教,使外教不再是名校独享的“奢侈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