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初中生救人“花朵”成了英雄,是喜还是忧?
2016-05-20
齐鲁晚报

  5月13日傍晚,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二路台东公交车站附近,一名女教师下班后在此等公交,突遭陌生男子生拉硬拽。女子惊恐万分,几度大声求救,不过,周围无成年市民出手相助。其间,四名放学准备乘公交车回家的初中生挺身而出,组成人墙,挡在了陌生男子与女教师中间,并欲拨打110报警,陌生男子见状遂逃跑。

  四位未成年中学生,在面对意图侵害女教师的歹徒时,挺身而出,成功保护了女教师。然而讽刺的是,当时在场的成年人无一出手相助。“花朵”成了英雄,应该为这四位少年的壮举拍手称快。然而,那些在场的成年人,在听到被害人呼救时,正义感去哪儿了?倘若歹徒使用凶器,或者使用暴力手段继续侵害呢?“花朵”会不会就此凋落?这个问题,不是可以回避的选答题,而是一道必须正视且必须回答好的必答题。

  当前,在见义勇为问题上,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方面,这种争论更加激烈。一种共识是,青少年不宜在极具危险或暴力型违法犯罪面前参与见义勇为。在青岛这起案件中,陌生男子对女教师进行人身侵害,很难分清危害大小,如果再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出现更为激烈的暴力行为。因此,如果按照共识来看,是不鼓励这四位同学进行见义勇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位同学的行为,是有相对危险性的。

  然而,这种行为很难绕过去。因为,在女教师身处险境时,四周的成年人无人伸手。只有那些一直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的未成年人,还坚守着见义勇为的纯正性,还有着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与这个色狼做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焦虑担忧之外,的确是让人欣喜的。因为,这些00后,延续着救人于危难的好传统。

  主导社会风气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而不应该是尚未成年的孩子们。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为中学生挺身而出拍手称赞,但我们也有一千零一个责任,反思谁才是当下应当承担责任的主体,他们为什么在这场较量中退却了,成为了“逃兵”?

  道理可能谁都明白,呼吁的嘴可能谁都会张一张,但行动的腿可能少有人动一动。口号兵也好,键盘侠也罢,倘若缺少行动,都将是渺小甚至是丑陋的。

  女教师脱离险境,应该感谢那四位“天使”,是他们践行着对丑的鞭挞,践行着对善的执着。此外,公安部门对此次责任恐也有失责之嫌。因为此地半月前已经发生过类似案件,相应的案件有无破案?此案的发生,明显告诉公众,相应的安保措施没有到位,相应的危险也没有彻底解除。

  “花朵”成了英雄,是一个社会传承正义的写照,但也反映出英雄的缺失。都说穷人家里的孩子早当家,当见义勇为的成年人世界也“穷”了,“花朵”就只能临危受命当“家”了。“花朵”成为英雄,此时又讽刺了谁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