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课改升级的“四个转向”
2018-03-21
中国教师报

  新时代,新气象。对于当下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围绕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的问题不断思考。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课改必然要进行升级转型,我认为需要实现“四个转向”。

  目标上从应试转向育人。正确的育人观是保证课改正确前行的基础。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课改不仅仅是“改课”更是“改人”,要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也不能例外。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校长教师仍把是否能提高升学率作为衡量课改的唯一标准,具体在课堂教学中,重模式流程轻生命对话、重知识积累轻方法过程、重展示训练轻思维提升等,都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的表现,偏移的观念影响着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对照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不断从“改结构”到“改关系”再到“改意义”,真正让教育回归原点。只有解决了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走向深入。

  途径上从教学转向课程。课改深处是课程。目前,我们许多功夫都用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上,如教学结构的变化、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关系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探索等。但当课改深入推进,我们更应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阵地是课堂,途径是课程。因为“学什么”比“怎么学”重要,“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学校只有设置适合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当下许多课改名校就是通过课程整合和重建,让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育成为可能。所以,我们在探讨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课程的整合、开发、设置,让丰富的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

  保障上从设施转向教师。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应该坚持“以校为本”的推进机制。学校里有一位乐于改革的校长,他既是课改的设计者,也是课改的参与者。只有校长自觉把课改作为实现教育理想、提升办学水平、涵养师生生命的举措,才能从目标设定、条件保障、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各方面予以保障,才能持续、有效推进课改。多数课改名校的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发展教师,课改才有生命力。比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课程开发,从课程理念的阐述、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开发的流程、课程评价的细化,都说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开发课程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必须从重视设施设备的配置转向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改革机制、盘活资源、校本研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夯实课改关键保障。

  策略上从分散转向融合。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坚持系统推进的思想才能取得成效。要坚持“行政推进”和“学校自主”相向而行,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校、教师主动改革的内驱力,才能让课改走得更远。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积极营造适宜回归教育本真、催生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实现梦想的环境;就学校而言,不能就教学论教学、就课堂论课堂,要从德育、教学、管理、文化等方面同时发力。同时,要坚持家校结合、优化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不断拓宽育人载体,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教学走向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发展。

  “课堂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贴地前行,才能让课改行稳步远、枝繁果香。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千阳县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1日第4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