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合众美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2017-08-22
   如何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即使教育发达国家,也走在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的路上,出现了不同的源流。中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于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但是,如何更好地通过教育改革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依旧是困扰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问题。目前,教育市场上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抉择。他们需要的是权威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8月21日,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分会场举行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未来课程改革实践”论坛,吸引了近百位国内教育界人士出席。其中许多来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就怀揣着这样的疑问而来。担任论坛嘉宾的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晶、北京市海淀区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员王思锦、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校长殷楠、合众美华教育(AB)总经理李从容则从不同层面,围绕发展核心素养问题,给台下的听众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并且整体解决方案上介绍了一些富有创新思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晶分享主题报告

  李晶在题为“基于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中指出,综合课程作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未来课程改革实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系统建设的综合课程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伴随学生成长,而零敲碎打式的“综合”效果甚微,只能成为“饭后甜点”。综合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目标体系、进阶发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载体和评价标准。综合课程应分步建设。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可以“感受身边社会的发展” 为主题综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可以设计与制作活动为载体,设置跨学科主题;中可以更加贴近真实问题,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学习为载体,为系统思想为跨学科主题,整合科学、技术、数学、工程、人文和艺术。

北京市丰台第一小学校长殷楠分享学校实践经验

  王思锦在题为“跨学科学习,沟通真实世界”的演讲中指出,核心素养教育正从分科走向融合,只有通过跨学科学习,才能真正地与真实世界进行沟通。以STEM教育为例,在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STEM课程在众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了一个新的桥梁,为学生们提供了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通过自然科学(Science)、技术(Tech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 (Mathematics)这四个领域内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整合到教学中,使学生学习的零碎知识变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以消除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她以合众美华教育开发的“纸管屋”、“飞向木星”、“黑暗中的光明”为例讲解了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征:驱动性问题组织和引导了教学任务和活动,学生参与探究并解答他们的问题,学生、教师和社会成员就成合作研究,学生使用学习技术进行探究、合作和获取信息。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在更少的内容中达到更深的程度,学生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里围绕中心概念探究真实的问题。

合众美华教育(AB)总经理李从容分享合众美华教育近年的研究成果

  殷楠在题为“翻转式研修—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的另一番美景”的演讲中,分享了北京市丰台第一小学以提升青年教师核心素养教学能力为核心,与合众美华合作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化技能的具体案例与成功经验。她认为,青年教师成长是核心素养培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合众美华提供了系统性培训方案,有效协助该校用翻转式研修打破了教师单向输入的低效模式,用跨学科浸入式活动突破了教师学科本位思想的困境。

  李从容在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课程整体解决方案”的演讲中,介绍了合众美华教育近年来在研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必须是整体解决方案,必须以理论研究与实证数据相结合为基础。四个优质的基因决定了优秀课程的出品,一是课程选题呈树状,二是多学科思维呈网状,三是开发与教学呈环状,四是课程开发因教育需求而生,非市场需求而造。目前,该公司已经累积了11000多个小时课程,进入北京6大城区公立学校,已经累积授课510000人次,学生与教师用书共计300多万字。2016年,合众美华与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共同启动了“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评价研究课题,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合众美华教育作为此论坛的主办单位,已在研究提升中小学科学素养的方向上已经深耕了十多年,他们在本届教博会项目式学习成果展区上推出了“AB未来课程体系”。李从容表示,她与同事们是一群习惯于默默耕耘的“活在理想中的人”,AB未来教育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哲学,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渠道,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培育目标。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旨性要求,是中国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可以通过不懈努力所能留下的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