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材为什么改来改去 到底该不该患上“多动症”?
2012-03-15

  尽管春季新学期是教材修改的“低谷期”,但最近有关教材修改的信息还是“波澜起伏”。教育部最近颁布了最新版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课程标准,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教材修改将进入“旺盛期”。

  教材修改,很是让人纠结究竟宜“静”还是“动“,或者在“静”与“动”之间达到平衡,是教育行政决策者、教研部门探究者,尤其是教学工作者的一块“心病”。

  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是:教材修改不该患上“多动症”。

  推荐专题:

  义务教育新课标19个学科最新标准下载

  教育部负责人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

  “少”可能胜于“多”

  教材修改,首先涉及一个“量”的问题。以语文教材为例,现在各年级的课本基本上处于“饱和型”,即编写者总是“满打满算”,生怕学生“吃得不多”。

  进才北校副校长邢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前不久与台湾同行接触时发现,同处一个年级的语文教材,台湾一学期收入13篇文章,而我们的教材有30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课本内容多,好像能让学生多学一些。但仔细算来,一个学期20周左右,掐头去尾,再加上复习考试,能真正用上的也就十几周,语文教材收入10多篇课文,显然数量比较恰当。邢春说:“关键是所收入的13篇课文,的确都属经典,耐读,充满语文的寻味。”在他看来,宁愿10多篇“教深教透”举一反三,也不愿多篇“蜻蜓点水”,毕竟质地远胜于数量。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首先要从教材“瘦身”做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