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十三年风雨·我与‘教育人’在一起”征文作品:我与“教育人”相伴11年
2017-07-17
中国教育在线

  我与“教育人”相伴11年

  作者:白金声

  我与中国教育人博客结缘,说来话长。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我以往的教育写作都是用铅笔起草,修改后,再用钢笔一笔一画地抄清在稿纸上。2004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刘开运主任收到我的一本三寸厚的《家庭语文教育艺术》书稿,感到非常惊奇,他说:“现在的书稿哪有用手写的?我真钦佩您老人家的毅力!”我知道,这句话与其是褒扬我,到不如说是批评我,言外之意,那就是我太落后了。

  岁月一天天流逝,我的思想也悄悄地改变了。2005年春天,窗外燕儿在呢喃,风儿与树梢跳着缠绵的舞蹈,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孩子买来一台组装电脑,放在我的书房里,当时只是一个摆设,老伴偶尔玩玩游戏,我工作忙,无暇顾及这个家伙。一天,女儿非要教我学电脑不可,她说,第一代文盲是不识字的人,第二代文盲是不懂电脑的人,第三代文盲是不会使用网络的人。为了不当新时期的文盲,快到60岁的我开始鼓捣电脑了。

  我学电脑是从汉语拼音入手的。当我在电脑上用神奇的26个拉丁字母敲打出第一篇文章时,那感觉真好。在百感交集中,我得感谢女儿给我“脱了盲”。人生最精彩的莫过于灵感的闪现,从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透过窗帷,我家电脑的荧光已照亮迷蒙的双眸;深夜,月儿已悄然隐身于云朵身后,而我的窗户还透着淡淡蓝光。在电脑屏幕上真实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在敲击键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己,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坚持着,快乐着。

  作为互联网的后知后觉之人,我的博客是2006年5月5日才正式开通的。

  “博客”这个词,是我女婿告诉我的。那天,他从哈尔滨回到双城,在吃饭的时候,提起了博客。他说,“博客”就是网络日志,把日记写在专门的网页上,发表在互联网上。央视名嘴王小丫、著名作家余秋雨、张海迪,还有徐静蕾、巩俐、赵薇等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女婿的诱惑下,我动心了,于是,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他给我圈了一块地,盖起了一个温馨的小屋。还教我剪辑图片、设置代码、更改字体、上传文件等简单的技术。从此,我便在中国教育人博客里安身了。置身网络,初来乍到,有“烟波浩渺”之空茫,每天在点击鼠标的瞬间,成千上万的信息潮涌般漫浸而来。通过博客,我学会了网络阅读,逐步改变了我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使我能够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之中。栖居博客中,是精神的皈依,是灵魂飞翔的领地,是生命自由的天地,有时一天没打开电脑就觉得忽忽若有所失。在网络世界里,恰似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一样,“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只要打开网络,关于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思考与探索,尝试与指导直扑眼帘,

  我的博客名曰“白金声语文网志”。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我快退休了,离开课堂的教研员是孤独的,然而,博客真正搭建了一个让我与一线教师互动的平台、交流的空间和心灵的磁场。另外,使用我自己的真实名字,而不是匿名或者笔名,可以让别人更信任,让自己更负责任。个性是灵魂,特色是动力,不怕另类,就怕同质;不怕狭窄,就怕芜杂。于是我就用了“白金声语文网志”这个名字。

  建立网页不到半年,被称为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给我带来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快感。朋友五湖四海,声音四面八方,访问者几万,留言者、回复者上百,有褒有贬,有扬有抑,各说杂陈,不一而足。在坦诚的交流中,提起了我的精、气、神;在智慧碰撞中,我这个老顽童竟变得如此美丽、可爱。尤其是每当我阅读到博友们的留言和评论,那一句句鼓励的话,那一声声温暖的问候,那一个个诚挚的祝福,像春风激荡在心间。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孔子所说的“道不孤,必有邻”。

  最开始,博客只是我倾诉个人心情的驿站,而后来它已成为我的教研工作平台,与他人沟通的窗口。每天晚上,我坐在微机前,移动鼠标,敲击键盘,在全新的虚拟化与人性化的公共空间里与趣味相同的访客探讨交流,感到十分惬意。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办博客真地进入了“山水”之间的这种境界。

  在网上,我与建三江的网友讨论“教师下水”问题,首次接受膜拜,感到坐立不安。他说;“作为一名垦区教师,以前哪有机会和外面的专家交流,即便是参加培训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听一下罢了。时下能在网上与名师对话,收获颇丰。”网友小草给我发帖子,我们各执一词,就“古诗教学”问题展开争论,唇枪舌剑,好不痛快。

  日志发表后,不时地关心有没有朋友来阅读,时时处在激动与期望之中。看着不断上升的访问数,我心里美滋滋的。

  以前,我写文章给报社投稿,多数是泥牛入海,后来,我在博客上亮出文稿,一些编辑可以直接审看文章质量,他们通过留言或电子邮件来向我订稿,方便多了。拙作《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在网上刚一露面,上海的《新课程》杂志立即表示刊用;《白金声语文教学激趣艺术浅析》被河南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发现后,编辑许大娟连夜打来电话向我约稿。所有这些都应当归功于我的博客,没有这个平台,我的文稿哪能变成铅字?

  2006年,是我从教35周年纪念日。端午节这一天,我的网友们纷纷发表言论表示祝贺。寇方臣云:“传经走南北,送宝游西东。花甲当今岁,为何不卸弓?”我说:“兴趣所至,欲罢不能。”韩渐锐云:“大鹏展翅,九天之最,三千弟子何其贵。”我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们的过誉之词,给我很多力量,我想,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每一座山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因为专心,所以专业。大概因为我的博客比较有特点吧,很多网站都链接了“白金声语文网志”,2008年,《人民教育》还推荐了我的博客。当然,在我的博客上也链接了更多的同行人。博五湖风采,邀四海宾客,资源共享,彼此敞开心扉,在网络中潇洒竟风流。

  博客光阴转瞬间在指尖上流过了11年。这11年,记不清有多少篇博文被“教育人”盖上“推荐”的印章。使我最难忘的是,几百篇博文竟物化成了4本书,出版后,深受全国各地读者的欢迎。11年风雨,11年相伴,我由“新主人”变成了“老房东”,在无限的网域中,收获不少感动。“教育人”改变了我教研行走的方式,也给我退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乐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我的博客当成一首诗来写,走自己的路,在岁月的土地上留下一串坚实的印,乐我所愿,愿我所乐,活得更潇洒些 ,更充实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