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开幕
2019-10-2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由国家语委、中国外文局、中国UNESCO全国委员会支持,北京市语委、北京市贸促会、孔子学院总部、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科大讯飞等50个单位协办,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北京世界贸易中心负责运营,于10月24-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

  10月25日,由国家语委支持、北京市语委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语博会主论坛——“语言智能与语言多样性”国际语言文化论坛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田学军发表致辞。他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具有更加特殊重要的意义。今年的博览会作为第22届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往年相比,内容更加丰富,特点更加突出。语言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增进友谊,沟通情感,构筑文明的精神家园。他希望与会各方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第二,进一步推动语言与科技的融合;第三,科学保护语言资源;第四,进一步重视语言能力建设。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在致辞中回顾了前两届“语博会”的盛况,同时希望大家在本届论坛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把语言智能更好地运用于我们的语言生活,更好地促进文明的互学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立陶宛驻华大使馆参赞维利斯·萨穆伊拉先生在致辞中强调了语言文化博览会以及论坛的重要性,肯定了“语博会”和论坛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预祝本届“语博会”圆满成功。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教授代表主论坛承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是在国家语委、北京市语委支持下成立的国内第一个专门进行语言产业研究的学术机构。近十年来,在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建设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成果。首师大文学院作为第三届“语博会”的参展单位,首次亮相,他邀请与会嘉宾莅临展位参观指导。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社会语言学家、英国约克大学语言学系保罗·柯斯威尔教授围绕移民和语言问题介绍了语言的多样性特征在欧洲和中国的情况。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先生介绍了科大讯飞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语言文字工作及下一步的语言学习等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随后,举行了“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上线发布仪式,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主持发布仪式。“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研发是科大讯飞承担的国家语委“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历时两年多完成。该平台定位于汇聚全球最优质的中文学习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每一个中文学习者提供一个个性化、智能化的老师,随时随地快速学习中文。“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秘书长单位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晓如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平台主要的学习功能和方式。“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先生在致辞中呼吁各全球中文学习联盟成员,以服务全球中文学习需求为宗旨,本着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以服务中文学习者为目标的多方面合作,共同为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做出努力。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艳教授邀请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共同主持接下来的主旨报告。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安娜·伊内斯·安萨尔多教授讨论了文化语言交流以及老龄化的问题,阐述了语言能力和大脑、语言能力和老年痴呆症的关系。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代院长徐杰教授阐述了主要语种的数量和具体语言水平的关系问题,提倡完善语言配套、语言规划。

  最后的专家对话环节,李艳教授邀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办公室国际事务(中国地区)负责人、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英方院长赵霞女士共同主持。首先,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认知科学特聘教授、东英吉利大学政治、哲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名誉教授克里斯·辛哈先生,匈牙利大使馆文化教育专员Adam Daniel Breuer-Zehevi博士,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徐大明教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广东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张龙先生以及赵霞院长等六位专家先后围绕论坛主题“语言智能与语言多样性”阐述了自己的主要观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9-11
IMG_457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