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创新课程助力卓越发展 STEAM课程让传统文化重获新生
2018-06-15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 当非遗文化融入电影科技成为一门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当亲手制作的绢人变成定格动画是怎样的一种深刻体验?6月14日上午,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举行了主题为“融合·生命·创新”的绢人动画STEAM课程展示与研讨活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课程室主任朱传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梁玖教授、绢塑非遗大师滑树林、丰台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刘建宾、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李有毅、北京十二中党委书记郝文玲、丰台分院党委书记支梅等嘉宾与领导出席。

李有毅校长致辞 (摄影:徐明磊)

  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总校李有毅校长在致辞中提到,在传统文化与现实教育中,我们常有个误区。有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价值还未深入思考就走进了校园中,尤其是一些濒危的非遗文化,如果只是在校园,它只能表明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教育的侧重在操作技巧上的点拨,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进校园中的“进”应当是深入学生的骨髓,让受教育者应当在头脑中理解,并时不时品咂出那种跨越时空仍然让人内心怦然而动的文化内核味道。所以非遗进校园的工作,不可浮于表面,而是要深入文化的精髓,去研究,去落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输,不仅要从博物馆,从大师作品中看到,更要从学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在教育中让学子亲历实践,不断磨合,才能把割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让渐渐衰微的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复活,复合的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

王岭校长做课程介绍 (摄影:徐明磊)

  据南站校区王岭校长介绍,绢人动画课程采用了STEAM理念来设计,是一个围绕艺术创作的STEM课程。该课程是基于集团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下,在本校区原有的绢塑工艺制作课程基础上融合国学、影视制作、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来。该课程不仅开辟了传统绢塑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新手段、新形式、新途径,还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得到很好地培养。

学生现场操作动画人物模型3D打印 (摄影:徐明磊)

学生演示动画拍摄过程 (摄影:徐明磊)

学生介绍彩色铅丝饰品的制作过程 (摄影:徐明磊)

  活动当天,与会嘉宾还近距离观赏了学生亲手制作的绢人动画原型、实景道具;在非遗大师和南站校区同学们的带领下亲自体验“彩绳编织托盘、彩色铅丝饰品、挤金收纳袋”等手工艺作品的制作;还亲自拍摄和操作动画人物模型3D打印。

学生获奖照片 (摄影:徐明磊)

学生获奖照片 (摄影:徐明磊)

  体验活动结束后举行了原创绢人动画颁奖典礼,由出席活动的嘉宾们分别给获得“最佳道具制作”“最佳剧情改编”“最佳配音”和现场票选产生的“最佳场景设计”、“最受欢迎动画影片”等奖项的学生团队颁奖。

  活动最后,与会嘉宾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朱传世认为:南站校区的绢人动画课程通过主题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重塑课程新样态;实现了学生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领域的贯通,通过全学科的融合教会学生学习、生活、集体协作和交往沟通,全面发展思维,增长能力;同时创造了新的学习秩序,在课程实施中学生领悟学术的逻辑,沟通的法则,乃至心理层面的平衡与调剂。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小学美术教材编辑室贾小川主编,则有感于该课程对学生思维培养与养成教育的真实性。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梁玖教授特别欣赏学生置身于绢人动画课程之中的“成人”与“成艺”,既有思想的触发,情怀的陶冶,同时又有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同时他也建议学校通过绢人动画积极思考和建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从而把课程做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南站校区拥有首个校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北京绢塑”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滑树林老师及其家人驻守校园亲自向师生传承非遗技艺。未来,学校将秉承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积极开发与提升绢人动画STEAM课程质量,建设校园非遗体验基地,让更多孩子能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十二中的经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新民晚报 2011-11-24